“在所有伤感的语言或文字中, 最伤感的是:“原本可能做到!”——约翰·惠蒂尔
我们可能隔几天就要向领导做个口头汇报。因为它发生得特别频繁,我们很容易忽略对汇报方法的研究,把这个重要的自我展示机会白白浪费了。
不是请示,而是演习
请示。是把工作中的大小事项交由领导决策,那我们肯定要尽可能把信息铺全。不管我们表现得多么恭敬,这么做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决策权都在你那里,我只是做了一些执行工作而已;信息我都告诉你了,你倒是赶快拍个板啊。”这等于是给领导出题呢——还是论述题,连个选择题都舍不得出。
演习。但作为一场“演习”的提案,其实是在告诉老板:“我在正式打仗之前组织了一场演习,现在我给您看看演习结果。您看看,这场仗这么打,我们一定能赢。请批准我的作战计划。”
提案=融目标+抢进度+提诉求
动作一:融目标
提案的第一个动作,要求我们把领导或者客户的目标和我们自己的目标结合起来。
如果你是以公司内部事务作提案,那么发布会的场景想象就不再适用了。这时,你其实可以穿越至你领导作年终总结的那场会议上。比如,你上来就可以这么说:“针对我们在年初提出的某某计划的第五项,这项工作在落实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操作,到年底将会产生某某结果,就是今天给您看的方案。”
有一种特殊情况,我们负责的项目特别复杂,提案涉及很多方面。虽然我们的目标跟领导的目标是融合的,但汇报时间一长,主线特别容易跑散,对方听来,也会觉得双方的目标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不要指望一次汇报/提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把大方向的沟通和细节沟通拆开,分成两次甚至多次提案来操作。
动作二:抢进度
抢进度,不只是为了增强你的说服力,也是为了增强你的责任担当。因为,这么做会让你的提案对象认为:“你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这事不让你干,还能让谁干呢?”所以,你要推销的不是方案本身,而是你自己——一个负责任的人。
比较建议从下述两个方向抢进度:
1.把会影响实质性成果的工作往前做。假如你们部门要做一个新产品,你提前把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捋了一遍,这个进度抢得就有意义。因为,这是一项早晚都要做的工作——详细的竞品分析报告能辅助部门领导思考这个新产品到底值不值得做,从而减少他的决策成本。
2.能展现自己决心的工作往前做。比如,你为了争取公司里一个外派法国的机会,向领导汇报你为什么胜任。那么,你把自己悄悄拿下的法语考级证书放到领导桌子上,要比你空谈拍胸脯更加分。
动作三:提诉求
事实上,你应该提出一个最小化的诉求。这个“最小化”的定义是,只需要对方轻轻戳下手指头,当场就可以把事情确定下来。对领导来说,这就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动作;但对你而言,你拿到了启动项目飞轮的第一股力量,你的整个项目也会因此被带动起来。
如果你预想到,一个2000万的预算方案,你的汇报对象没法拍板,需要拿到董事会上讨论才能决定,那你应该这样表达诉求:“我们这个方案还非常初步,能不能请领导帮我们提一些修改意见?您看,我们是不是给您准备一个在董事会开会时跟董事们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