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 | 秉志
2025-04-09 08:30  浏览:55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

2025年4月9日,是秉志诞辰139周年。

秉志,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生物学建制化早期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


  他的身上有着众多第一:

  他是第一届官费留学生、第一位在美国以昆虫学论文获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他与留美同学组织了中国最早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刊行中国最早的学术刊物《科学》;

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

他与胡先骕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动物学会,并任第一届会长。

  他就是秉志。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秉志

来源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

  1920年,秉志留美归国,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开讲普通动物学课。

  当时大学里,普通动物学课程采用模式教学法,也就是在动物的一门或一纲以其中一种动物作为典型,详细讲解其形态、生理等。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而且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

  秉志的教授法却别开生面,他用胚层、体腔的真假以及进化原理,将各类动物贯穿起来。当时全班共有19个学生,全都是农学专业的,但因秉志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得全班近半数学生改学动物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秉志查阅文献

来源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大学新生的第一个难题

  秉志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宽厚感人。

  中国营养学奠基人、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郑集曾回忆,当年他考入东南大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课。拿到选课卡和各系所开课目表后,郑集不知如何填写。为此,他冒昧地去敲秉志的门。当时的秉志是东南大学著名教授,而自己只是初进大学的学生,郑集心中惴惴不安,担心秉志不理睬他。

  但出乎意料的是,秉志十分和气地接待了他,并热情地帮他选定了第一学期的课程。

  此后,随着郑集与秉志多次接触,他更感受到秉志崇高的品格和勤奋治学的精神。郑集在东南大学的前两年中,经济异常困难,每学期开学时总是无钱交学费,曾几次请秉志担保,缓期补交。按照规定,学生如不按期交费,要在担保人工资中扣除,但秉先生每次总是慷慨为其作保,使他能如期完成学业。

  多年后,当郑集再次回忆起这些事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对我毕生治学和为人都有很大影响。”

理想的科学教育

  秉志认为,理想的科学教育既要向学生阐明科学真谛,又要重视道德培养,不能“太偏重于知识技术,而不知注重于科学之道德”。

  他常对学生说:“一个学生在美国那种环境下取得研究成果是可以预期的,但更可贵的是在国外受了训练之后,回到中国来,在我们这种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做出成绩来,使中国的科学向前推进一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秉志指导同事开展鲤鱼实验形态学研究

来源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他对“好学生”“好学者”的标准也有独到见解:“并非是熟读课本,详写札记,考起来拿到一百分,算是好学生;好学生是更进一步地从已知的去探究未知,不光是局限于教课之内的知识而已;好学生不一定都是好学者,在学校里成绩优良,名列前茅,当然是好事,但不能以考试得好分数为唯一目的,学问务必确有心得,以后才能为国家服务。如果仅仅追求分数,而不管是否确有心得,那是自欺欺人。”

让每个人安心努力工作

  秉志对研究所需毫不吝惜,但对任意浪费则深恶痛绝。

  曾经,静生生物调查所和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联合到海南岛采集动物标本,秉志积极赞成并派出海队领队一人、采集员两人,历时两年,耗资巨万。最终,秉志将采得的标本分给专门者研究,以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研究原生动物非常需要美国加州大学的动物学杂志作参考,秉志就专门写信给其友人赖俟德,请他设法交换,几乎得到了全部过期刊物,从而使研究原生动物得以顺利进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对于后生,不管与秉志有无关系,只要前来求教者,他都爱护备至,竭力助其成长,故其学生遍布全国。

  秉志的中、英文根底都很好,对每位从学者的文章必逐句逐段修改并为之发表。他认为基础已打好,且有一定的论文著作时,又尽力向有关方面推荐出国深造。因为常年经费有限,他倡导研究所的教授到大学去任教支薪。对中、低级工作人员,他也尽量照顾周到,除允许到中央大学去旁听课程外,每年给大家加一点工资,使其能维持家用。这样每人都很安心努力工作,形成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


秉志

来源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秉志几十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业、奖掖后学,在多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任教。经他直接或间接培养的学生超过千名,这些学生后来成长为20世纪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要骨干。他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以及谦虚谨慎、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是我国科学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秉志传略[M] //翟启慧,胡宗刚,编.秉志文存(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9.

[2]秉志教授传略[J].中国科技史料,1986(1).

[3]回忆业师秉志[J].中国科技史料, 1986(1).

[4]回忆业师秉志先生[J].中国科技史料,1981(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稿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发布人:503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