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第九赛道
2024-10-27 20:12  浏览:195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之家”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之家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伯乐主题写作之【体育】







国家体育馆。田径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决赛。田径二百米。第九赛道。

“各就位!”口令声响起,刚好完成两个深呼吸的杨中缓步走到起跑器前。身体前屈,双臂伸直,两手放在起跑线后沿,左右脚依次踏在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于地面。

“预备!”

杨中轻抬上身,前移重心,弯曲双腿,仿佛满弓弦上的箭。

“啪!”的一声枪响,运动员双手推地,两腿蹬踹起跑器,几乎同时疾射了出去。身处第九赛道的杨中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另外七人则尽量贴着跑道的左侧勾头甩臂,紧紧咬住他的背影不放。田径赛场只有同时起步,没有同时到达。暂时领先不代表就能夺冠,后来居上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赛道上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杨中会不会是故事的主人公,能不能成为激励后来者的实例,还是未知数,毕竟他是八个运动员中,最不被看好的那个。

但现在,最不被看好的他却是另外七个参赛者的目标。他们都在根据他的状态做出判断,适时调整策略。处在第九赛道,杨中却没有任何参照物,他能做的,除了全力奔跑别无他法。幸好他的目标不是别人,也不是终点,而是前方。一直是前方。

“赛场上进行的是男子田径二百米短跑,二百米短跑的世界记录是十九秒一九,国内的记录是十九秒八八。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打破记录。现在赛场上领先的,是第九赛道上的十七号运动员。第九赛道,号称短跑比赛的魔咒。但是今天情形似乎有所不同,第九赛道的运动员居然一路领先。他今天会打破这个魔咒吗?”赛场解说员的工作应该是最不用控制情绪的职业之一。带动他情绪的,能且只能是赛场上运动员的表现。

杨中与第二名相差不足一步。一步,越不过是天堑,越过了只是距离。一零六号是个大长腿,身处第四赛道。大步幅是他的优势,而快步频则是杨中的长处。对于二十秒内就能结束的比赛来说,大步幅明显优于快步频。

杨中依然不被看好。

心无旁骛,才能全力以赴。这是方刚的口头禅,也是杨中的座右铭。

此刻杨中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作为陪赛教练的方刚,却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坐在看台上,方刚虽然眼睛盯着赛场的瞬息万变,心绪却已经穿越时间和空间,飘回到他和杨中师徒缘起的那一天。







三年前夏天的一个傍晚,方刚蹬着单车,骑行在回家路上。路过一个公交站牌时,突然听到一阵喊叫声。

“站住,别跑!”

“抓小偷啊!”

“抓住他、抓住他!”

方刚单脚支住自行车,侧头回望的瞬间,一个顶着公鸡头的青年已经擦着他的衣角过去了。小青年身后追来一位明显发福的中年妇女。公交车在中年妇女身后“嘭”地关上车门,绝尘而去。“抓住他,他偷了我的钱包!”中年妇女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方刚很快判断清楚情况,脚下用力,向公鸡头追去。与此同时,一个细瘦的人影从马路对面斜斜冲过来,也擦着他的衣角飘了过去,方刚只来得及判断出他是个少年。

“太快了!”尽管情况紧急,方刚还是不由得赞叹了一句。抬头看时,“公鸡头”已经在三四十米外了。再往前是丁字路口,东西纵横的主干道上,汽车和行人往来不断,“公鸡头”如果跑上主路,隐匿到人群里,再抓他就难了。

显然,公鸡头和追赶的少年也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这时两个人相差至少一二十米,在拐上丁字路口前追上公鸡头,似乎不大可能了。眼看公鸡头垫步拧腰冲向丁字路,方刚眼前一花,那个少年就奇迹般地冲到了公鸡头前面。借着前冲的力度,少年以右脚为轴左脚尖轻点地面,滴溜一下转过身,拦在公鸡头前面。公鸡头被吓了一跳,脚下一顿,身体却随着惯性向前倒去。少年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伸手夺过公鸡头手里的一个黑色拉链手包,顺势带了一下他的胳膊。公鸡头摔了个嘴啃泥,方刚这时也赶到了。

十三四岁,方脸,大眼,薄唇,双颊晕红。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淌到下巴和脖子处,留下一条一道的痕迹。泛白的T恤被汗水湮湿,贴在他的前胸上,隐隐显出肋骨来。少年没有为难公鸡头的意思,他绕过方刚向中年妇女走去。等方刚扭住“公鸡头”,视线再去寻少年时,少年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善跑,机敏,善良,这是杨中给方刚的第一印象。

再次见到杨中是七天之后,那天是市里的秋季运动会。运动会上经常会有黑马腾空而出,令相关学校和俱乐部激动不已。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消息是爆炸性的:少年组男子田径二百米记录被刷新了,四百米接力也出现了奇迹性的一幕。刷新纪录的不是专业运动员,也不是体校的学生,而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创造四百米接力奇迹的,也是他。

作为带队教练,方刚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少年田径二百米奔跑的全过程和四百米接力反败为胜的奇迹。

田径二百米发令枪响后,方刚的眼睛就没离开赛道,身穿十七号比赛服的少年运动员很快吸引他的目光。少年的起跑姿势和奔跑的动作毫无章法,一看就没有经过训练。这种跑法的缺点是后继乏力,容易在冲刺的时候被人反超。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少年不但一直遥遥领先,还越跑越快,居然第一个撞线了。当解说员报出二十一秒零一的成绩时,方刚噌地站起来。要知道,上一届的田径二百米的奥运冠军记录是十九点一九秒。这个孩子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已经跑出这么好的成绩,如果再有专业人士从旁指导和点拨,前途不可估量。

这绝对是可塑之才啊!方刚激动地直搓手,两眼粘在了少年身上转不动。他决定,运动会一结束就去找他。杨中,这个名字被方刚咀嚼出鱼翅凤爪的味道。

但是接下来的四百米接力赛让他等不到比赛结束了。

四百米接力,十七号又出现了,是最后一棒。接力赛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靠的是实力和配合。可惜的是十七号的队友有前力没后劲,接力棒传到杨中手里的时候,场上最慢的那个运动员也已经在一米开外了。田径赛场,半步之差都能决定胜负,何况已经落后一米。几乎所有人都不对这个小个子少年抱有希望了,他们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前几名队员身上。奇迹就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发生了。于方刚而言,也就恍惚了一下,跑在最后的少年就追上了第一个对手。接下来似乎地面特意为他缩短了距离,空气和地表对他失去了阻力,光速超越!完美碾压!杨中以零点零九秒的时差领先第二名,第一个到达了终点,为团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解说员很激动,播报结果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

“少年组四百米接力赛冠军,市第三中学高中部!最后一棒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太精彩了!”

隔着扩音器,方刚觉得解说员的唾沫星子似乎都喷到自己脸上了。解说员难以自抑的激动,方刚深有同感。赛场上的拼杀不只是为了荣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精神,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尊重对手,尊重体育的精神。这精神令人激动,令人疯狂,更令人热血沸腾。

方刚等不及运动会结束,甚至等不及少年走下领奖台,就急匆匆地跑去他的必经之地等待。这么好的苗子,动作慢了,很有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杨中越走越近,方脸,大眼,薄唇,双颊晕红,方刚突然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他,但是这并不影响方刚诚恳的邀请。

没想到,少年的回绝却斩钉截铁,“体校,不去!”

“你有这方面的天赋,进入体校,将来有机会进入省队和国家队。”

“体校给钱吗?”

“体校不给钱。而且住宿吃饭,训练服装还得自己拿钱。”

“那我去干嘛?”杨中给方刚一个不屑的眼神,绕过他走了。

“可以为国争光啊。”

但是杨中已经走开了。望着杨中的背影,方刚一拍脑门,怪不得眼熟,他不就是一周前帮忙夺回钱包的少年吗。方刚对他的兴趣更浓了。这样的苗子,他怎么可能放过。

第二天中午,方刚骑着自行车七拐八拐进了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共二十来栋楼房,全部都是七层高的筒子楼。楼道里的灯光仿佛垂暮老人昏花的眼,所有的东西都在它的眼里模糊着。方刚闪转腾挪,依然免不了踢了东家的花盆,碰了西家鞋柜,刮歪了靠墙的自行车,惊到了偷食的老鼠。老化的墙皮随着脚步声纷纷剥落,腐败发霉的气味在楼道里弥漫。杨中家住在这栋楼的顶层,入户门口堆放着纸壳子、空瓶子、烂铁丝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废品。

给方刚开门的是一位佝偻着脊背、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您好,老人家!我是市体校的教练方刚,您是杨中的奶奶吧?”来之前,方刚查过杨中的资料。杨中,男,十五周岁,市第三中学高一学生。刚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六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再婚,把他丢给爷爷奶奶,从此再没回来过。杨中的家庭现状是,爷爷瘫痪,奶奶没有工作,生活靠捡破烂和低保维持。

方刚的话音刚落,一个冰冷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你来干嘛?”

方刚回头,杨中手提白色尼龙丝袋子站在楼梯口,一束阳光从走廊的小窗户透进来,正好照在他的头上,柔和了他皱眉抿嘴的表情。尼龙丝袋子里装的应该是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报纸、旧铜废铁之类的东西,拎起放下,里面的东西发出金属撞击声和塑料制品咔吧咔吧的声响。








“杨中同学,我是来邀请你去我们体校就读的。体校有专业的教练、宽敞的场地、先进的设备......”杨中的冷淡在方刚意料之中,但他依然态度温和地细数体校的种种优势,希望能够说服他。

“免除在校期间的学费、宿费、生活费、服装费等等的所有费用,另每月给我一千五百块工资;不能因为训练和比赛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不能以任何原因、任何借口妨碍我参加三年后的全国统考。‘两不一免’,做到了我就去。”杨中不等方刚介绍完,就打断他的介绍,提出了“两不一免”三个条件。

方刚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几乎有点喜不自胜。只是细品杨中的条件,不禁有点为难。

“两不”没问题,体校有文化课,且课时比重也不少。参加统一高考也是杨中应有的权利。但是“一免”没先例,他也做不了主。

“这个我做不了主,得向领导请示。”方刚实话实说。

杨中勾唇而笑,露出一个了然表情,冲方刚比了个“请”的手势,便径自进屋去了。

一个以体育为本的学校,怎么可能接纳不把体育当作首要追求的学生呢。何况这个名不见经传且怀有“二心”的学生不但不交费用,还要求学校发工资,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令杨中没想到的是,方刚不仅在三天后又敲响了他的家门,还带来一条令他瞠目的消息:“学校答应了你的全部条件,也与第三中学沟通过了。你尽快办手续,然后去体校报道吧。”

杨中在他三十岁那年写的纪实文学《从不齿到仰视—我的体育生涯》中这样描述这段心路历程:尽管体育竞技与低智商等同这个观念在我心里根深蒂固,但我还是去了体校。与其说我是在履行自己“言出必践”的做人准则,毋宁说是为“一免”而折腰:街道帮忙申请的低保只能满足我们基本的生活需求,爷爷的医药费才是最大的开销;而学校能减免我的学费,却不能承担书本费、资料费和生活费的支出。爷爷身体越来越差,身边半刻离不了人。奶奶年迈羸弱,不可能在照顾爷爷的同时,又去捡破烂、翻垃圾来接济家用。而高中的课业越来越重,我也再挤不出时间去打零工赚钱了......

体校第一年,方刚给杨中安排了三场比赛,三场都拿到了名次:四百米接力市运动会团体冠军一次,二百米短跑联赛亚军、省级季军各一次。当年年底,杨中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第二年,方刚调整了训练策略,加大了训练强度,延长了训练时间,同时还安排了比第一年多一倍赛事。但是第二年杨中的成绩却动荡起伏,很不稳定。最差的连名次都没混上,最好的居然夺得全国体校杯U系列田径赛二百米短跑冠军,而且还平了十九秒八八的国内纪录。U系列田径赛结束没多久,方刚就把杨中推荐给省队。省队欣然同意接收。当他把这个结果告诉杨中的时候,杨中的反应却令他始料不及。

“我哪儿不去,就待在体校。”

“省队有更好的资源,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你有天赋,不应该被埋没!”

“我又没打算在这个行业混出什么名堂!”

“把体育事业发扬光大,为国争光,这是每个体育人的责任和信仰!”

“你怎知我不能在其他行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但是现在,你是体育人!”

“很快就不是了!”

“杨中,你知道为了培养一个优秀的体育人,国家付出多少吗?”

“那又怎样!不过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者的游戏而已!”

“啪!”一记耳光落在杨中脸上。

体育竞技是神圣的,是昂扬的,是不容亵渎的,但是他寄予厚望、无比看重的学生对此非但不屑一顾,还把它形容得如此不堪。怒火在方刚胸口熊熊燃烧,那一记耳光是他对他最大的容忍。

杨中似笑非笑侧头看着他,满脸的玩世不恭,方刚的怒火再次点燃。但是杨中接下来说的话,却像从天而降一场急雨,浇灭了他的怒火,也浇灭了他的希望。

“靠出卖体力来博取他人的喝彩,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的人生只能在手术台上。方教练,你不会忘记当初答应我的条件吧?”

“两不一免”,方刚没忘。方刚后来还和杨中探讨过高考的问题,他希望杨中走高水平运动员这条路,但是杨中说,他只想考医学院,学临床医学,将来做一名外科医生。运动员,不是他的理想。那时方刚并没有把杨中的理想当回事儿,他觉得那不过是少年人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只要他努力培养,只要杨中潜心训练,跑出成绩后,他自然会改变初衷,把体育竞技当作事业来做。何况体育竞技怎么能是出卖体力,又怎么可以与博取他人喝彩等同?这简直是对体育的侮辱!

不过话说回来,集训和参赛确实占据了杨中大部分时间,坐在教室里安安稳稳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屈指可数。

方刚一时心情晦暗,默默转身走向训练场。








杨中心绪复杂地望着方刚远去的背影。那道背影高而瘦,像秋风中脱光树叶的乔木。有些落寞,也有些沧桑,细细长长的影子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不知是不是错觉,杨中觉得方教练似乎瘦了很多。愧疚从心底滋生,仿佛一只猫爪,一下一下抓挠他的良知。两个月前的一幕像翻开的相册,一帧帧浮现在眼前。

两个月前,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杨中正在为田径U系列冠军赛进行强化训练,方刚突然走过来喊停他,并向他扬了扬手机,示意他听电话。电话是奶奶打来的,她给杨中带来一条不幸的消息。

“杨中,你快回来一趟,爷爷从轮椅上摔下来了,叫不醒也搬不动。”

爷爷奶奶是杨中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等不及奶奶说完,就忙三火四往外跑。方刚一把拉住他,拿过杨中手里尚未挂掉的电话,对着话筒嘱咐奶奶不要搬动爷爷身体,安心等救护人员上门。然后边拨打一二零,边拉着杨中往校外打车。

他们与救护车几乎同时到达。

爷爷是颈动脉毛细血管出血,因为救治及时,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手术加住院费一共十几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报销后,还有大几万的自费部分。住院手续是方刚帮忙办的,费用也是他垫付的。这笔欠账成了杨中的心病,尽管方刚一再宽慰他说自己暂时不需要这笔钱,

“与其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忧心忡忡,不如全力以赴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免得将来有能力了,又为现在被蹉跎的时光后悔。”方刚的意思,杨中懂,但他就是无法释怀。

“想尽快还钱也不难,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在这届U系列田径赛上夺冠,冠军奖金还爷爷欠下的手术费绰绰有余。”方刚的这句话浅显直白,但却像一股劲风,吹散了杨中脸上的乌云。他欢天喜地训练去了。

U系列田径冠军赛,杨中不但夺了冠、拿了奖金,还平了同类项目十九秒八八的国内纪录。从冠军领奖台下来,杨中看见方刚已经在前方等着他了。阳光从体育场透明的棚顶倾洒在方刚的身上,他的眼角眉梢甚至发丝都在散发着七彩的光芒,微风过,似有音符在他周身上下游走跳跃。

“......让我们期待这颗冉冉升起的体育新星将来在世界赛道这方天空,绽放异彩!”解说员为这场比赛做最后的解说的时候,杨中刚好走到方刚身边。方刚双眼灼灼,兴奋地拍着杨中的肩膀说:“杨中,继续加油!将来进国家队,到世锦赛上夺冠。”方刚的这番话,令杨中夺冠获奖的喜悦一扫而空,脸色也暗淡了下去。

方刚却没有察觉杨中的变化,平纪录的成绩让他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杨中就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体校的空间太小,他应该到更广阔的天地驰骋。方刚是个急性子,他当天就联系了省队,而省队也很快给了他回复。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杨中不但拒绝去省队,师徒俩还为此产生了不小的冲突。

杨中在他的纪实文学《从不齿到仰望——我的体育生涯》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U系列田径赛结束后,我就想找机会和方教练提停训停赛的事儿。高考临近,我希望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文化课。环形赛场不是我的舞台,手术室才是。但是教练似乎忘记了对我的承诺,居然把我推荐给了省队。我知道他给我这颗‘新星’搭建云梯的目的,是期望我在体育竞技这方天空大放异彩、为国争光。我拒绝他的好意,还口无遮拦地顶撞他,辜负了他对我的期望。

辜负了方教练的期望,我愧疚却不后悔。第二天我向他提交了一份申请,申请三个月后停赛停训,全力备战高考。方教练于我,是亦师亦父的存在。我尊敬他,也感激他,但却没法按着他的意愿选择未来。我欠教练的,只能来日方长了。







方刚看完杨中提交的停赛停训申请,沉默了半晌才说:“杨中,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联系省队,是我的过错,我给你道歉。”

方刚的道歉让杨中始料不及,直接愣住。

方刚继续说:“停训停赛申请我批了,学校那边我帮你去说。停训停赛的日期是三个月之后,那个日期一天不到,你的训练就一天不能停。未来没来之前,全力以赴做好当下,不仅是体育精神,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性。现在,我们开始训练。”

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出于感激,抑或是出于对“未来没来之前......”那句话的认可,那之后的训练,杨中异常认真,也异常投入。也许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全力以赴”,他的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也许正因为一天又一天的“做好当下”,他才能在全国田径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队友无法参赛的情况下迅速顶上,并很快进入状态。

田径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的日期与杨中停赛停训申请的时间冲突,所以开始时参赛名单里没有他。但是人员名单最终确定前两天,一名运动员意外受伤,不得不临时换人。方刚希望杨中补缺,但杨中以高考复习为名坚决不去。名单提交的最后一天,方刚在阅览室找到他,静静地坐在他对面读书。直到杨中打算离开了,方刚才对杨中说:“这次比赛,是我最后一次以教练的身份带队出征。”

杨中直接投降。

杨中没有细品方刚所谓的“最后一次带队出征”的深层含义,他以为这是方教练退居幕后的潜台词。方刚快五十了,到了教练这个职业的年龄界限。退居幕后,做管理或者后勤工作是体校多年来对一线教练的安置政策。方教练热爱赛道,参赛他的“最后一次带队出征”,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报答吧。

临出发前,杨中回家看望爷爷和奶奶。奶奶还好,爷爷却愈发清瘦了,好在精神还不错。听说杨中又要去打比赛,奶奶张罗着做他爱吃的红烧排骨,杨中则推着爷爷去附近的公园晒太阳。

在公园梧桐树下,爷爷再次提及先祖。爷爷一直以先祖为荣,曾不止一次把先祖的事迹讲给他听。随着杨中逐渐长大,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弱,精力大不如前,先祖的事也就很少提及了。

据爷爷说,他们的先祖是北魏名将、“飞人”杨大眼。杨大眼善跑且骁勇,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官拜征虏将军。只是,杨大眼之后少有作为者。到了爷爷这一代,杨大眼创造的辉煌早就掩埋在历史的风沙之下了,除了善跑这一体能特征。

爷爷凭借善跑这一体能特征赢得了乡村邮递员的工作。常年奔走在泥土路上,绿色自行车骑一半扛一半。遇到下雨天,全程车骑人,任劳任怨干了三十年,落了一身风湿病。风湿病没得到系统治疗,肌腱和韧带被破坏,关节畸形,最终瘫痪在床,后半生只能与轮椅相伴。善跑成就了爷爷的工作,也摧毁了爷爷的健康;父亲也善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被特招进体校,并从体校一路跑进省队,由于成绩优异,被当作种子选手重点培养。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在一次赛后,被队友怂恿着吸食了毒品。后来被迫退役回老家,在俱乐部找了份教练的工作。结果两年不到又复吸了,最后自杀在戒毒所。善跑成就了父亲青年的辉煌,却也把他的生命永久地留在了青年;慢慢长大的杨中悲哀地发现,自己也遗传了善跑的特征。但是爷爷和父亲的经历让他鄙视甚至厌恶这一体能特征,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展现出来。高一那年参加运动会,他是冲着冠军奖金去的。结果歪打正着被方刚发现,从此迈进体校的大门。

但那是他怎样的情非得已啊!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爷爷和父亲的经历中让杨中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爷爷自从当了邮递员,就一门心思地在乡间土路奔波、为那些呆死的信件找主人。既不与领导搞关系,也不提升资历和学历。当社会发展到邮递员无用武之地时,爷爷成了第一批被裁员的对象;而父亲更是可笑,明知毒品有百害而无一利,还以身试法。被送去戒毒所后,又毫无担当地选择了自杀,留下老的老小的小,艰难度日。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将来坚决不从事与体能相关的工作。

那天爷爷心情很好,讲完先祖又说起自己的经历。他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当乡村邮递员那段经历。他说乡村土路很难走,春秋风沙大,夏天太阳毒,冬天嘴里的呵气能让眉毛和眼睫毛都糊一层霜。但当他穿村越寨,把一封封满载嘱托、思念和牵挂的信件交到收信人手里的时候,收信人安心、踏实和激动的表情令他胸膛里填满了快乐。

“我能在乡村土路上跑三十年,是因为我热爱、我喜欢邮递员这份工作。所以无论刮风下雨,烈日酷暑,还是道路崎岖泥泞难行,能走在送信这条路上,我就非常快乐。所以做一件事儿,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热爱就坚持,如果这份热爱能带来社会价值,那就拼命坚持。”

他热爱体育吗?杨中无法确定。带着这份不确定,杨中踏上了亚运会选拔赛的赛道。






亚运会选拔赛的资格赛,杨中压根不在状态。因为选拔赛的前一晚,杨中无意中发现了方刚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像投入湖中的一块巨石,在杨中心里激起滔天巨浪。

资格赛的前一天,安顿好了其他参赛队员,方刚又带着杨中进行了充分的热身、拉伸活动和几项专门训练,然后他们一起回去酒店。酒店门口,他们碰到了不停打转转的刘队医。看见方刚和杨中回来,刘医生迫不及待地上前拉住方刚,说有事和他商量。方刚叫杨中先回房间,便和刘队医去了休息区。杨中与方刚同住在一个标准间,到了房间门口杨中才发现房卡在方刚那里,他只好返身下楼。方刚正和刘队医在休息区最里面的沙发上交谈,面前迷你小茶几上摊放着一个文件袋。刘队医手里拿着几张A4纸,轻声与方刚交谈。休息区很安静,杨中下意识地收敛气息,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方教练,这是医院发来的电子版的切片化验结果报告单,我打印了一份出来。”

“那些弯弯绕绕的我也看不懂,你就说结果吧。”方教练果然连看都没看报告单。

“额,收到电子版化验单后,我也给医生打过去电话进行了咨询。结果是,恶性的。给你看病的医生让你尽快住院,先让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然后再决定是放疗还是手术。”

“再等等吧。”方刚语气淡定平和。

“方教练,这个结果,我可不能再替你隐瞒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儿,你也不能当儿戏。”

“我的身体我有数,麻烦刘队医继续帮我隐瞒,尤其不能让这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知道。”

“但是......”

“没有但是!况且现在的情况你觉得临时换教练和领队合适吗?我查过这方面的资料,我的症状属于初期,不影响身体其他方面的机能,也不影响工作。麻烦你帮我买点强镇痛的药,等比赛结束,让我怎么配合都可以。”

顿了一下,方刚又说:“这次比赛结束后,我回去办一张银行卡,你帮我保管。每个月从卡里提取一千五百块钱给杨中,就说体校给的工资,直到他考上大学,能自食其力为止。”方刚边说边站起身,打算离开。“对了,这件事也保密哈,切记切记!”

一转身,方刚与站在他身后、噙着眼泪的杨中撞个满怀。

“杨中,我不知道这次选拔赛会不会是你的告别赛,但一定是我的。所以,在没倒下之前,我会全力做好当下该做的一切。我热爱体育,热爱跑道,赛场就是我的快乐。所以,你也不用劝我。无论将来你从不从事体育事业,希望你一直用拼搏的精神,用昂扬的斗志,用竞争的勇气去影响、带动他人。体育精神不止在体育场上,人生的每个节点都离不开。”这是杨中发现方刚秘密那天,方刚说给杨中很煽情的一番话。

这番话,杨中一直记在心里。

当晚杨中没有睡好。第二天的资格赛,杨中勉强入围。







杨中进入决赛的名次比较靠后,抽签选赛道,二三八九,他抽到的是第九赛道。

“杨中,去吧!”决赛上场前,方刚只对他说了这四个字。这是历次比赛中,方刚说的最简单也最平淡的一句话,却也是所有比赛中,杨中最想夺冠的一次。

第九道处于跑道的最外侧,前伸数大,起跑的时候处在最前方,比赛的前半场无法观察到对手,只能自己和自己跑。所以抽到第九赛道,等同于输掉了比赛。除非绝对有实力,除非奇迹发生。实力,杨中有!但是奇迹,会在他身上发生吗?杨中不相信奇迹,未来没来之前,全力以赴做好当下才是他唯一能做也唯一该做的事儿。

弯道区,杨中沿着内侧分道线的切线平稳跑进,身体内倾,右侧腿和臂的摆动逐渐加大。

“进入弯道,十七号依然领先,但是一零六号似乎准备加速了......”解说员的情绪饱满。

一百米区域,杨中依然保持最初的速度,上臂伸直,两手握拳,手肘弯曲,身体于前方成60度角。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他下意识的行为。没有刻意,动作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零六号超了十七号,第四赛道的八十九号又填补了一零六的位置......”解说员的声音已经不自觉地高了好几个分贝。

一百到一百五十米区域,杨中调整呼吸的方式,从单纯用鼻子,改成口鼻一起呼吸。只是步速依旧平稳,步幅却开始扩到最大,尽量减少脚尖与地面的摩擦面积。

“一零六号还在提速,他与十七号的距离越拉越大!”解说员的语气里明显藏着焦急。

体育竞技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此刻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看台上的观众站起来一大半,摇旗呐喊者有之,手舞足蹈者有之,跺脚怒骂者有之,各个状似疯癫。当然也有文静的看客,只是姿态神情却千奇百怪:或张嘴抬手,或弯腰瞪眼,或嘴唇紧闭,或双手握拳,各个如醉如痴。

“赛场如战场,开始快,不见得中途也快,中途快,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现在领先的是一零六号,十七号和八十九号紧随其后,并驾齐驱。前面就是冲刺区,十七号还能创造第九赛道奇迹吗?”

一零六、八十九和十七号全部进入冲刺区,不出意外,今天的冠军就从这三位运动员中产生。

“八十九号超过十七号,八十九号又越过一零六号。赛场瞬息万变,冠军花落谁家很难预料。”解说员的解说词仿佛爆锅的玉米花,噼里啪啦脆响。

八十九号和一零六号全速向前,但是明显有疲累之态。杨中在保持节奏的同时也开始加速,只是他的加速并不明显,别人很难察觉。

最后的高光时刻,谁也不想错过。看台上的观众几乎全站了起来,“加油、加油”的助威声此起彼伏。与解说员的慷慨激昂和观众的紧张热情不同,杨中此刻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他的脚下没有赛道,他的眼里没有终点,他的意识里也没有输赢胜负。他不是杨中,也不是田径运动员,而是是一匹置身旷野的马。天宽地阔、风和景明。清新的空气滋润着他的肺腑,鲜嫩的青草充盈着他的口鼻。他鬃毛飞扬,四蹄如风,踏着昂扬的节奏,一路驰骋,奔向远方。

原来专注当下,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原来全力以赴,真的可以创造奇迹。原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不被外界所扰。

“天啊,十七号超过一零六了!”看台上的观众连连发出惊叹,

“快看,十七号又超越了八十九号。”

“十七号只见光影不见腿,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分光错影法?”解说员解说出了华山论剑的意味。

最后的直线冲刺阶段,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加大身体前倾的角度,做撞线的动作。杨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上身反而略微抬高了一些,眼睛平视终点。他这个动作太快,不管是观众、运动员还是解说员,都没有发现。

方刚默默起身,绕过人群向外走去,耳中隐隐听见解说员歇斯底里的声音:“冲刺!撞线了!第九赛道、第九赛道不是魔咒......”

发布人:8f0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