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动脑就累,没躺倒就睡,要干活就废。每天都在咬牙坚持、努力拼搏和动不起来之间反复横跳。
这种做什么都觉得很累的状况,可能并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懒惰,而是能量条早已触底,“隐性疲劳”正在悄然堆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疲劳”是身体“缺电”了
“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疲劳是实际中的损耗,疲劳感则是大脑感知并传达到意识层面上的信号。
人体的运转就好比充能电池,24 小时都处在“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
疲劳就相当于用掉的电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劳。疲劳感则是提醒你电量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
当电量跌入临界点,数值显示由绿转红时,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提醒该进入“省电模式”并及时充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隐性疲劳”的恐怖之处:
不知道自己累了
一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当个体反复暴露在某种疼痛刺激下时,他们的神经系统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怕疼,越来越能忍受痛,以至于对疼痛的感知力变得不敏感。
类似地,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消耗、低补充”,电量从未满格,数值常常赤红的状态时,就会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以为自己血条已经加满,却没意识到 100% 只是虚标,实际电量只有 70%;你以为自己加个班耗掉的是 5 格电,只要睡一觉就能补回来,实际上电量快消耗殆尽,电池也严重损耗,需要一个长假来休养生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与疼痛感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一样,疲劳感也是为了保护我们避免过度劳累。无痛症患者因为无法感知疼痛而时刻面临受伤的风险;同样地,对疲劳钝感的人们,也是在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于崩溃的边缘。
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隐性疲劳”?
1、经常脑雾,难以专注
当我们感到大脑反应迟缓、思考卡顿、记忆掉线、注意脱轨,仿佛大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中,就像进了水又像抹了糊一般,这时我们其实可能已经陷入了“脑雾”状态。
脑雾和隐性疲劳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能互为表现,即脑雾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外在体现;同时,它们也可能互为诱因,即隐性疲劳的状态可能加剧脑雾的症状。
2、烦躁不安,容易厌烦
“烦躁不安”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典型表现。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不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
同时,“容易厌烦”也是隐性疲劳的一个常见症状。由于大脑功能受到疲劳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变得容易对事物失去耐心和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变得无趣和令人厌烦。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3、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如看电视、坐地铁等,会不自觉地入睡,甚至在醒来后发现已经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几集节目,这很可能表示你的身体已经过度疲劳。这种“中途入睡”的现象,在脑科学中得到了证实,是大脑在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强制休息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因此,与其说是睡着,不如说是昏厥。这种现象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你的睡眠质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累到极致反而睡不着,疲劳到极致往往睡不好。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半夜醒来,并且不是因为需要上厕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那么这也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个信号。这种情况通常与睡眠障碍有关,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积累的疲劳导致的睡眠周期紊乱。
4、口臭体臭,疱疹长痘
当身体陷入隐性疲劳状态时,代谢水平可能会显著降低,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进而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具有臭味的气体,从而引发口臭。
此外,代谢水平的降低还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完全。这些未被完全代谢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积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内的具有臭味的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与皮肤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令人不悦的体臭。
关键的是,随着身体状态持续下滑,免疫也将显著降低,炎症就会活跃崛起来。这常常伴随着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的出现。
更为严重的是,体内寄生的疱疹病毒可能会因此变得活跃,从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疱,这无疑是隐性疲劳的又一显著且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见水印(纯属娱乐,不做诊断)
真正会休息,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1、懂得切换大脑
科学家发现,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任务,左脑管逻辑,右脑管创意,左右脑交替使用,会更轻松。
所以啊,用脑的事情做久了,不妨做做用力的事;
用力的事做久了,也可以做做用脑的事。
比如:坐着工作两小时之后,可以深蹲30次或爬楼5分钟;下班后帮家人做做家务,都是不错的休息方法。
学会切换大脑,才是真正的高效。
2、找到心流的感觉
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处于心流状态时,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大部分活动会停止。
只保留了一小部分,专注当下。
因此,耗能很低。
所以啊,当你觉得累的时候,不妨摒弃繁杂、干扰,专心去完成一件令你愉悦的事。
比如:画画、看书、做手工。
主动进入心流状态,为大脑节能。
3、走近大自然
“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曾说:
人类对自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爱,这是一种本能。
其实,大自然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每一只蝴蝶,都是治愈灵魂的良药。
所以啊,当你感觉疲惫的时候,不妨照料一下绿植,或者去大自然中走一走,晒一下太阳,吹一吹风,看一下小鸟谈恋爱,都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4、冥想
《身心的修复练习》一书里,作者说:
冥想通过训练我们的大脑,不仅能让心灵获得宁静,还能疗愈因身心问题而导致的头疼、浑身酸痛等。
其实,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各种纷乱的思绪困扰,遭遇各种身心问题,让自己疲惫不堪。
每天冥想十分钟,专注于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放空大脑,就是在给心灵减负。
会休息的人,生活也会更加平衡、充实、有趣味。
如果你曾经老是觉得越休息越累,不妨从今天开始,换一种休息方式。
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为身体蓄能,然后以饱满的精神回归日常生活,开启元气满满的每一天。
本期封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来源:中国新闻社综合科普中国、童童陪你读书
● 反邪专区
● 参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