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久远的童年记忆深处,家乡的月饼始终被浓浓的芝麻香包围,永远定格在奶奶忙碌的身影里。
八月中秋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瞩目与赞美,小时候的我除了盼望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外,就是能够吃到红彤彤的柿子和奶奶做的大月饼。刻在我脑海中的是一段做月饼的过程,在儿时的中秋每年都会上演,那一次次的醉人参与,至今难忘。
中秋这天的晚学似乎放得比平时早,老远处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芝麻香,此刻,奶奶已将炒好的芝麻盛起,平铺在圆桌上,正准备用酒瓶子碾压。我接过这份美差,将它视为我的殊荣。
碾芝麻需要力量更需要技巧,不能使蛮力。因为,用力过猛,芝麻太碎会失去弹性;力道不够,芝麻的香味出不来。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份工作。接下来,将碾好的芝麻和砂糖搅拌。为了增加馅儿在色彩方面的丰富性,我适当进行了搭配。如果是白芝麻,我加红糖;如果是黑芝麻,我加白糖。自然,糖经过加热,是看不出色彩来的。不过,我在色彩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且把天赋应用自如的创意,得到了奶奶的高度赞赏。
奶奶将我制作的精美馅儿包进一个个胖胖的面团里,再拍成圆圆的饼子,贴在锅沿上时,我的下一步工作开始了——回土灶烧火。烧柴火也有讲究,火不能太旺,也能不太弱。火太旺,没等馅儿熟,皮先焦,就吃不得了。农历八月,新稻草尚未下来,烧的是麦草、豆梗或芝麻梗。麦草是空心的,容易燃烧,放进炉膛“轰”一下就没了;豆梗和芝麻梗比较粗,不易点燃,先用麦草引火。我取一半豆梗和一半麦草扎成一个个的小把,在相同的时间内投进炉膛。
看着月饼由白变透明,再变金黄,心中喜悦无比。奶奶按它们进锅的顺序挨个地翻身,再挨个出锅,出锅前洒上油,香喷喷的月饼就这样做成了。如今我已离家许多年,奶奶也不在了,那小小的月饼,承载着童年的回忆,夜夜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