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中,医患沟通是必要步骤,医生必须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促进医患共同决策。患者和家属会在诊疗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医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仔细斟酌,既要清楚明晰,又要能提振患者信心,有利于互相配合完成后续治疗,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一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外院进行抗病毒治疗一年,应用恩替卡韦(ETV)后虽然病毒DNA已大幅下降,但始终呈低病毒血症状态,肝功能中转氨酶时有升高,来找我诊治。我仔细研究了他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资料,与患者商量后,决定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改用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几天后,他向我提了两个问题:这个药是不是肯定有效?他的病究竟会不会好?
我是这样回答的:目前,对乙肝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最好的结局是病毒定量始终低于检测值下限,患者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达到功能性治愈,这需要较长时间。TDF的抗病毒作用比ETV强,1个月后治疗效果如未达预期,可服至3个月再看效果如何。如仍不好,可考虑两药合用或加用干扰素,这样有效率可能更高,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足量服药、不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这几点,离功能性治愈就接近了,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大大降低。
患者的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有效率并不是100%。ETV治疗对这个患者有效,但无法实现病毒DNA在检测值以下,这表明患者有原始耐药可能,TDF治疗也可能面临同样的情况。如何实事求是地回答患者的问题,既帮助患者对乙肝治疗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又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提振信心,考验医生的水平。
医生的话在患者心中的分量不可小觑。一句话可能使患者心花怒放,也可能使患者垂头丧气,对后续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医生对患者说话既要有科学依据,又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毕竟临床情况是复杂的,常常也是难以预料的。临床实践中,因为医生的一两句话引发的医患纠纷并不罕见。
笔者认为,要回答好患者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诊断,这是前提,如果诊断还有疑问,必须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
2.对该病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有深入了解。
3.准确了解患者的心态。
4.确认医院是否具备相应的治疗条件。
5.说话态度和蔼、认真、诚恳,表达讲究技巧。
医生应当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锤炼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做到耐心、清晰解释。
文: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内科 陈正言
编辑:张昊华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ASWDYXBG】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