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2024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深耕科研 促进成果转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7 20:11:1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3a4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11月9日,由健康报社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主办的2024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其间,在“有破有立——创新科研促进成果转化”分会场上,多位医疗机构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秦彦国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依托高质量研究型医院建设体系进行疑难疾病诊治、医学创新及成果转化;借助多种平台、体系汇聚和培养一流人才,引领多学科高质


    11月9日,由健康报社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主办的2024年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其间,在“有破有立——创新科研促进成果转化”分会场上,多位医疗机构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秦彦国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依托高质量研究型医院建设体系进行疑难疾病诊治、医学创新及成果转化;借助多种平台、体系汇聚和培养一流人才,引领多学科高质量发展。医院致力于“五跨”融合:跨学科,在院内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跨学院,依托吉林大学搭建医工、医理、医文交叉平台;跨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跨国界,拓展视野,引领全球合作;跨学界,与科技企业协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成果转化进程。

    与此同时,医院建立完善跨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体系,打造专门的医疗人才库和教学库,以期把握当下学科交叉的发展机遇,将医疗的场景拓展到社区、家庭,将人才、智慧、创新、产业汇聚在一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院长陈蕾

    华西医院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一直和医教研人才培养工作协同发展。20世纪80—90年代,医院本部院区开始陆续搭建药理试验基地、循证医学中心等科研平台。2005年,医院兴建国内医疗机构首个实验室集群,逐渐打造全链条国家级平台。

    平台建设背后有创新机制的推动。医院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精细化协同管理,通过建立有关临床研究人才评价、扩大临床研究成果认定、完善临床研究绩效考核等政策激发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动力,构建以实际贡献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制度,持续通过科研门诊、顶刊速览、大刊解读、投稿推荐等途径营造院内创新“软环境”。在本院临床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时,医院聚焦四大慢性病积极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启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以解决专病难题、突破关键技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副院长许斌

    近年来,我国转化医学创新转化链条较长,缺少专业的临床—产业对接合作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不断完善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多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东南大学在医工交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学校的医工交叉创新中心已经打造了“1+1+3”攻关方向体系,即:1个智能化的根技术——脑科学和类脑智能,1个智能化诊疗方法——智能医学诊疗,3个智能化治疗手段——器官芯片药物研发、智能手术机器人、新型细胞基因治疗。创新中心产出了包括全球首台人工智能放射性粒子介入机器人、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血管芯片模型等在内的创新成果。未来,医院会将“大医科”及医工交叉作为学科新的生长点与突破点,持续推动工科与医科的强强联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党委书记刘昌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不断创新运行机制,激发产学研结合及临床研究转化发展动能。

    医院以临床研究和医工交叉作为推手,建设一期临床实验病房。医工交叉领域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学校的两家附属医院也借助其雄厚的工科资源组建了学科交叉团队,其中既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队伍,又涵盖机械、物理、材料、数学等学科团队。截至2024年7月底,医校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两批医工交叉队伍遴选,建成学科交叉团队122支,囊括博士后42人。这些团队各自有不同研究方向,以育英计划、筑峰计划、强基计划、扩能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为支撑,重点围绕罕见病和核药研发领域逐步寻找突破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副院长彭望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和参与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入组患者数量和项目质量逐年上升;开创了鼻咽癌“放疗前GP双药化疗”新模式,制定了食管癌的中国免疫方案等;多个肿瘤病种5年生存率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中心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促使国内第一个PD-1抗体(特瑞普利)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大力推进基础、转化研究,如发现调控细胞铁死亡核心机制;研发新型纳米颗粒和mRNA疫苗,为鼻咽癌和EB病毒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方案等。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心构建“三层八级”人才培养体系,持续进行资源投入,形成从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到国家优青的金字塔人才高地,奋力迈进肿瘤防治领域世界顶尖行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凌青

    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3个要素:可以长期合作的专业团队、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以及稳定推动成果落地的企业。

    同济医院成立了临床研究中心,进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转化奖励和知识产权运营等;同时启动武汉同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医院持有和运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形成的股权;设计合适的成果转化路线,制定全方位的专利布局战略,形成高效转化决策,提升科技转化成果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架构上,医院建立成果转化制度,确保流程合规、风险可控,同时出台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相关激励措施。2023年,医院申请专利551项,比上年增长163%;完成成果转化17项,转化合同金额达7366万元,为上年转化金额的12倍,实现了成果转化“质”和“量”的提升。




    会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刘争作致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沙贝,沈阳医学院副院长、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吴际分别主持会议发言及讨论环节;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迪迪、襄阳中心医院副院长潘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部副部长吴荣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处处长黄慧哲、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张振涛、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临床研究部副部长姜楠参与会议讨论环节,并就做好适合国情、对患者有意义的科学研究,以及目前医疗机构进行创新科研及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整理:魏婉笛

    审核:孙梦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a4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