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没有现成经验,没有固定模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甘肃省肿瘤医院牵手后,本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逐渐摸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从“大写意”到“大工笔”,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幅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生动实践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沉浸式培训,锻造一批“帅才”
广州与兰州相距两千余公里,而两家医院无论是文化背景、医疗技术、管理理念,还是生活节奏,差异并不亚于空间上的距离。如何消除巨大鸿沟,是摆在两家医院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领导班子多次到甘肃省肿瘤医院调研,将一盘棋发展作为调研内容,提出关键问题与规划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是扭转思想,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是培养人才梯队,为医院发展储备足够的医学人才。
“经过调研发现,当地缺的是具有领域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缺的是提升技术精度的方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说,从项目获批之日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当成自家事,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列为医院的“第四院区”,融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文化基因。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派出本院各个科室骨干,将技术和理念、文化和管理经验带土移植过去。
“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对医生成长、科室发展的贡献不可限量。我们要发展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执行院长刘卓炜说。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胃外科执行主任孙晓卫在来到兰州的6个月时间内,一周七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孙教授刚到的时候,我们想周末带他去周围逛逛,没承想连着几个周末,孙教授都要到病房查房,讨论病例。”跟着孙晓卫学习的甘肃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副主任魏登文打心底里佩服。魏登文称孙晓卫为“行走的指南”,这是因为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的许多指南和共识,孙晓卫都参与了制定。
孙晓卫在临床中发现,西北地区胃癌患者的基因型与他在广东所见有所不同,具有临床研究价值。于是,孙晓卫指导团队建立数据库、做流调,在科研上进行指导。“我们现在看得更高更远了。”魏登文说。
“专家们不是待几个月完成任务就走了,而是确实当成自己事,俯下身子,手把手带教,让所有员工都体会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甘肃省肿瘤医院院长郝明说,除了专家派驻,该院安排管理干部和临床骨干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批进修轮训,从管理和技术上接受沉浸式培训,从而认识到差距和不足。2023年10月,该院30名新入职医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沉浸式同质化培养。未来,招聘的新员工都将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培训后,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不少于一年的培养。
“他们作为后备力量,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理念和技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郝明说。
台账式管理,完成一项销一项
“帮助医院发展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整体平移经验,这是良好的愿望。但实际发展中,还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适合广州的并不一定适合兰州。”徐瑞华说,在技术帮扶的同时,还要推动党建管理、干部管理与培训、院务制度、人才招聘、人才培养、门诊化疗、病案提升、后勤管理、医疗装备、绩效改革、信息化建设、新院区建设与运营等工作一一对接。
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返回的行政管理人员,最深的感受是高效快捷。借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经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建立考评制度,临床医技人员每个月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打分,促进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
“现在,行政管理人员几乎都下沉到临床一线,了解临床所需,从而更好改进工作。”郝明说。在宏观层面,推进绩效分配方案改革优化、完善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申报国家级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在微观层面,提高影像效率、加快手术复苏室建设、提高术中病理质量与效率。大到绩效分配改革、多学科诊疗(MDT)制度推广,小到门诊挂号优化、手术室显示屏增加配置等,改进医院管理的措施汇集成一本厚厚的台账。
刘卓炜介绍,该院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所有部门都要参加,派驻专家结合甘肃省肿瘤医院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汇集形成台账,协调理顺机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定期召开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进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分解,一科室一表格,逐条逐项跟进落实情况,详细了解未完成原因、需要医院协调项目及预计完成时限。按照整改完成时限分为短、中、长期三类进行销账,分期分批向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驻院专家反馈。已完成的台账做销账处理,未完成的台账将根据时间节点继续严格跟进,逐项落实。
双向奔赴,共绘粤甘合作蓝图
派驻专家从广州来到兰州,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每位派驻专家来说,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为此,甘肃省肿瘤医院给了派驻专家强有力的支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胸外科执行主任王军业提到一个细节。当时,王军业缺少手术必要的器械,在他提出需求的第三天,手术器械就被送到他的诊室。“这种效率,没有强大的管理力度做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见,大家都是一条心朝着共同的方向走。”
徐瑞华将其总结为“双向奔赴”。“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两家医院就像进行两人三足比赛,任何一方不出力,都不会走到终点。”徐瑞华说,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是整体托管,而是合作共建。建设要求强调一个理念: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是摊薄资源。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目前派驻的专家都是两个岗位、双重责任,兼顾本部和建设帮扶。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激活输入医院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输出医院专家全心全力投入到建设中,输入医院员工积极融入建设中,付出就要得到相应回报,要合理体现薪酬绩效,建立激励机制。只讲情怀不讲回报,很难可持续发展。”刘卓炜表示,不管是输出医院还是输入医院,在共建过程中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相关部门除了对输出医院进行项目评估外,也应对输入医院有激励和考核,发挥输入医院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实做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能切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各方的同向努力,在这幅“大工笔”上挥洒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肖景丹
编 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