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今天,在“科教兴国”战略提出30周年之际,让我们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珍藏的科技工作者关于“科教兴国”战略撰写的文章、题词等,领略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践行和巨大推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自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并践行以来,30 载时光见证了这一战略对中国发展轨迹的深刻重塑。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科学家以其专业的视角、敏锐的洞察与深邃的思考,为“科教兴国”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他们的论述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我国科技与教育协同发展的漫漫征途。
何祚庥:谈国策
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较早开展并推动我国科学方法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何祚庥撰写《“科教兴国”是我国建国方略的重大策略》一文寄送《人民日报》。在这篇文章中,他纵观国内外形势,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国情,认为“世界已由‘冷战’时代进入‘冷和平’时期,国际间的争夺,已由军事优势的争夺,转而为经济、政治尤其科技优势的争夺,而科技争夺的实质,是人才的争夺”。
在此背景下,何祚庥认识到:“面对艰巨而又现实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急需组织科技力量,实行‘攻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科教兴国’的建国方略的指引下,中国科技界无疑将尽到他们所应尽的责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何祚庥:“科教兴国”是我国建国方略的
重大决策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颜鸣皋:谈国防科技人才
同样,作为中国航空材料界、中国航空钛合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在1951年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国防科技战线。在曾经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他创建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第一个钛合金实验室,熔炼出我国第一个3公斤银光闪闪的钛合金铸锭。他在航空材料研究的大道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1978年,他发表的《金属疲劳断裂微观机制》一文,是我国首次发表的一篇有分析、有独立见解,系统地阐明有关疲劳与断裂微观机制的论文。
颜鸣皋用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在航空材料研究上留下了坚定的脚印。2000年,他曾这样为“科教兴国”战略题词——“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为培养和造就国防高科技人才作出贡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颜鸣皋题词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徐僖:谈高校教育
我国高分子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是一位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1959年,他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出大批我国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的专门人才。
1995年8月31日,徐僖于成都科技大学洋洋洒洒书写下三篇文字,详细叙述“对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的几点意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也曾多次为“科教兴国”呐喊呼吁,提出了“重视教育的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等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一个人没受过教育,就不可能摆脱蒙昧的原始状态,就没有较高的素质。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就是从提高人口素质这个角度出发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徐僖:对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在
“科教兴国”中的作用的几点意见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李正名:谈创新
我国有机化学与农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六十载,始终把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以及开发研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他带领团队成功创制的两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独立创制新农药的国家。
在教学生涯中,李正名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140多人。创新是他教导学生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很好地培养年轻的同志,树立起创新的思维、辩证的思维,对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或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在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学科建设五十年暨化学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李正名书写贺词“科教兴国 创新为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李正名给华中师范大学的贺词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顾方舟:谈老科技工作者
老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长期奋斗在我国的科技第一线,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他们更对新中国、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强烈的感情。他们是一大批可敬、可爱、可信、可用的人才。
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就是在人才。针对这些现象,我国医学科学家顾方舟在《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深刻思考,提出“参与国家、地方、部门的决策论证,提出建议;开展科普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为培养人才提供师资和教材;填补高科技人才不足……”等多条针对老科技工作者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持续发展的优良建议。这些建议的充分发挥和实施必然能为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国”贡献力量,作出实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顾方舟: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
“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栉风沐雨三十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科教兴国”既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像科学家这样的“燃灯者”,用毕生坚守诠释“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情怀。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J].中国人才,2025,(03):7.
[2]李正名:实现绿色农药“从0到1”的突破者[N].学习时报,2023-09-22.
[3]科教兴国战略视域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6):18-25.
[4]颜鸣皋:鹤鸣九皋 鹰击长空[N].中国科学报,2015-05-08.
[5]奉献的永恒——记中科院院士徐僖[OL].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网站,2013-02-2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