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男,汉族,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诸多转变与重要阶段。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在安徽安庆,自幼聪慧但性格叛逆。青年时期,他参加科举考试,后受新思潮影响,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 - 1923年左右),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卓越旗手。他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如批判封建包办婚姻,倡导白话文运动,唤起无数青年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冲击传统观念的桎梏。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20 -1927年)。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党的创建工作,党的一大至五大他都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他领导工人运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争取权益,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后期他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致使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在后期生活中(1927 - 1942年),陈独秀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仍关注社会问题,发表诸多政治见解。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持自己的思考,1942年,陈独秀于贫病交加中在江津逝世。
陈独秀的一生在思想启蒙、政党领导、社会批判等多个领域都留下深刻的印记,他的功绩与错误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最后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这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对于国民党当局罗织的罪名,他回击说:“予固无罪,罪在拥护中国民族利益,拥护大多数劳苦人民之故而开罪于国民党已耳。”这是陈独秀对自己最好的辩护,也是他忧国忧民之心的表露。在狱中,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单独面见他并向他求字,他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出狱。出狱后,他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其痛斥。
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
1939年2月,当陈独秀生病卧床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探访了陈独秀。走进房门,周恩来亲切地问道:“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朱蕴山接着说:“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陈独秀说:“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
周恩来此次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老脾气,是直言不讳的。
毛泽东始终不曾忘记过这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再三讲过,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陈独秀被称为“铮铮铁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以笔为剑,向封建礼教和旧文化发起猛烈攻击。他毫不畏惧封建保守势力的威胁和打压,坚决捍卫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在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勇气和坚定的立场展现出他钢铁般的意志。
其次,陈独秀在面对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时,依然保持不屈。他多次不顾个人安危,发表进步言论,推动社会变革。即使5次被捕入狱,也没有丝毫退缩。
第三,在政治理念的坚持上,陈独秀有着自己的执着。尽管他后期在党内路线等问题上出现错误,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和社会进步,坚守自己认为能够救中国的理念,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一种倔强的、不肯轻易妥协的精神品质。
第四,陈独秀是满门忠烈。陈独秀有两个很著名的儿子,他们是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都在党内担任要职,都是英名远扬的革命烈士。
陈延年是革命烈士,他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斗争实践中,陈延年的思想发生转变,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他为革命事业积极奔走,领导工人运动等诸多事务,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陈延在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顾危险寻找失散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组织,不幸被捕后于1927年7月4日英勇就义,年仅29岁。
陈延年的党内职务主要有:1922年6月,担任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宣传部长,后改任执委.1923年,担任中共旅莫支部干事.1924年回国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主持团粤区执委改组工作,后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4月,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乔年同样是英勇的革命烈士,他和陈延年一样投身革命活动,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为理想信念不惧危险,1928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1928年6月6日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陈乔年的党内职务主要包括:1922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成员之一.1925年初回国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同年当选团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4月至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中央委员,会后留在武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同年秋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后调至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
人的思想、路线与方法可以不同,但信仰必须坚定,坚定的信仰一生都不能改变,它能支持我们走过一生。陈独秀的思想与方法虽然存在严重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但他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过。共产主义信仰贯穿于他的一生。
铮铮铁骨,从不低头,只因心中那份神圣的信仰。无论丧失两个爱子是多么的痛苦,无论生活多么落魄,无论环境如何变迁,陈独秀心中始终保持着那份爱,保持着那份追求,保持着那份信念,保持着那份初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陈独秀的铮铮铁骨。
风范常在,风骨永存。人们不会忘记陈独秀的历史贡献,不会忘记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唤醒青年人觉醒方面的贡献,不会忘记他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为建党伟业所作的历史贡献,不会忘记他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的正义呐喊声。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