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休息这几天还是比平时放松很多,时间业富裕很多,除了偶尔出去逛逛街散散心,剩余时间大多自由支配,读点买来很久没来得及读的书,刷刷屏,再就是坚持日更写点碎碎念,忽然觉得这种日子也算够得上“岁月静好了”,可一想起假期已过去一半,再有几天就该恢复到过节前的的状况了(按照老辈人说的井轱辘碾盘——原事来说,心里又瞬间变得紧张,这该不会是现代社会带给上班族的一份“年礼”,若按不地道的说法,也算是个“节日综合症”吧。
这几天刷视频,常会刷到媒体上有位30出头的男青年(口才了得),在相亲过程中遇到各类不同条件的女青年,在对男方要求中提到的关于学历、家境、工作、外貌、年收入、还有必不可少的彩礼等等,有的听起来实在很过份,自己普通工作,月薪三五千,要求男方年薪一二百W,还有的要求有一百多大平层精装房子,外加男方父母有稳定收入,若是退休一定要有有社保医保等等,当然这些奇葩女都被男青年怼的无话可说。
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吃瓜群众也就跟着听听笑话,看看热闹,可人家男青年的一句话却怼到女青年无一能对答,且百试不爽“我有你说的那么好条件,还跑出来和你相亲吗?”几乎让那些狮子大张口的女孩们体面全无,自讨无趣。
说起如今有些女青年自不量力摆出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其实自己也没有多少压得住称的身价(实货),也就是做做白日梦而已。
这就让我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那阵,只有十几岁,也可以算作是青春年少,涉世未深,当然身边的同事大姐姐,比我年长几岁的也有悄悄在一起进厂的男青年中谈起对象,大家的彩礼标准传来传去就成了:“对方是要上班的、缝纫机要带锁边的、手表要带星期天的、婆婆要是能跑能颠的”,就这些条件工厂有多少男青年,是不是都能达到不得而知,反正最后到了婚龄却几乎没有挑单的,拿当时工厂里给他们调剂出来不到10平的婚房办喜事,也都乐得小两口屁颠屁颠的。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就把结婚彩礼变成了多少响、多少转、多少条腿,看样子是步步升级了,那也没有几个打光棍的,继而厂子里托儿所的孩子也都是一溜溜一串串的,从没听说谁拉扯不了而把孩子送人的。
要说社会发展可真快,找对象结婚的彩礼也节节攀升到如今除房子车子以外,现金彩礼也要几十万,这叫许多普普通通家庭怎么承担得起。还听到那位有极好口才的男青年说过“我要按照女方所列条件,一起都折合成人民币累计一千多万,这对于一个年龄不大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闹着玩的,完全不着边际的天价彩礼,对不起只能让女方自己到梦里去找了。
那些女青年大都认为不要那么多彩礼就好像掉了份儿,也没有安全感,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难道安全感必须通过高价彩礼来实现?女孩子就决计不能营造自己出的安全岛?”
这里我仅代表个人观点,也说不定有偏颇,但面对新时代我个人主赞成“先把自己强大起来,建立起能够不断增强个人能力的闭环,去大胆追求以“爱”为轴心平等两性关系的幸福婚姻,如此不添加很多附加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小家庭才有可能走的更远更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