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以创新引领材料领域突破,筑牢制造强国基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8 07:31:46   浏览次数:12  发布人:326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彰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中央企业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贡献智慧力量。


    系列融媒体访谈将在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知领”、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的航天”“军工记忆”“中国航天文化”、科普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新媒体、知乎等平台播发。今天为您分享第十一期《以创新引领材料领域突破,筑牢制造强国基石》。

    从精密芯片到万米深海材料,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产业化的生产线,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研”)的创新历程印证了材料强国的进阶之路。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国有研科技委主任屠海令,中国有研科技委副主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柏青,受邀参加“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讲述在这条布满挑战的攀登之路上,中国科技工作者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与“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新时代的材料传奇。

    半导体材料与智能传感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说到电子材料,大家都很关心,现在AI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和传感材料。”屠海令详细介绍了我国电子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国产300mm(12英寸)硅片成功应用于先进制程工艺上,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奠定坚实基础。“半导体硅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这一进展不仅提升了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也加速了国产设备与材料的协同发展。”屠海令表示。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的产业化应用同样成果显著。屠海令指出:“碳化硅功率器件成为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二维材料研发势头强劲,石墨烯、二硫化钼等材料的突破为新型电子器件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石墨烯的导热性能推动了手机散热技术的革新,而二硫化钼在柔性显示领域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智能传感材料作为新兴方向备受关注。屠海令提及中国有研所属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成果:“AI技术的落地离不开高性能传感器,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技术攻关,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工业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他强调,传感器是连接AI技术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材料创新将直接决定技术落地的深度与广度。

    原创“高镁轻强铝”:资源驱动技术“换道超车”

    熊柏青分享了团队在轻量化材料领域的颠覆性突破。面对传统高强高韧铝合金长期依赖国外技术路径的困境,团队提出全新思路——利用我国丰富的镁资源,开发低密度高镁铝合金。

    “传统铝合金的镁含量通常不超过5%,而我们的技术通过理论设计与工艺创新,将镁含量提升至8%—10%。”熊柏青介绍,新型合金密度较第三代、第四代铝合金降低5%—10%,成本下降15%—20%,同时兼具高强度与高韧性。新材料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是我国首个形成“技术和专利壁垒”的先进铝合金材料,标志着我国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熊柏青特别强调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价值:“该材料在3C零部件制造领域、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大消费领域也有核心技术优势。”团队正与航空、航天、高铁、3C领域合作,推动该新型材料的商品化应用,为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和高铁列车的研制提供了更高性能材料的支撑,引领我国新材料产业全面打造“唯我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全周期激励机制:从“青年基金”到“股权激励”激活创新动能

    屠海令和熊柏青深入解读了中国有研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针对不同阶段的科研需求,集团构建了多层次政策:起步支持,设立青年基金,帮助新入职科技人员迈出科研第一步;过程激励,对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获批等阶段性成果给予即时奖励;转化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分配给研发团队;长期绑定,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式,让科研人员共享产业化红利。

    “仅‘十四五’期间,我们一个五年计划,就已经推出了两家上市公司。”屠海令说。

    熊柏青补充道:“我们倡导‘能用尽用’国家政策,例如技术转让费部分直接奖励团队,孵化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让一些科技工作者实现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角色跨越。屠海令总结:“快节奏的时代要求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激励机制必须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

    央企使命与科学家精神:引领行业革新与人才传承

    作为材料领域的“国家队”,中国有研始终肩负双重使命。屠海令指出:“央企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我们通过技术攻关、检测评价等服务,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在科学家精神传承方面,两位专家都分享了生动的实践。

    “科学家精神对中国科学家来说首先是要爱国,另外科学家要求实创新,这是我领会的科学家的精神。”屠海令说,作为科学家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携后学,要把青年一代培养起来。我们培养出来的一部分研究生留在集团,一部分输送到全国各地。应该说,对国家工程技术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熊柏青将科学家精神凝练为三大核心维度:严谨求实的治学根基——坚守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以扎实作风筑牢技术突破的基础;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以科技报国之心驱动创新实践;永不服输、勇攀高峰的进取意志——在技术追赶期秉持“中外同智,必能超越”的信念,以韧性攻克难关。在并跑阶段则主动挑战“无人区”,追求“从0到1”的原创突破。

    他以团队发展历程为例:在材料技术落后年代,凭借“永不服输”精神实现三代铝合金技术跨越;到“十四五”时期,以“能否率先突破国外未达之境”的自省,推动原创“高镁轻强铝”问世。这种精神贯穿“追赶—并跑—领跑”全周期,成为科学家直面挑战、定义前沿的精神坐标。(新华网记者 杜文杰)

    ———— / END /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校对 | 杨致刚‍‍‍‍‍‍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26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