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4年要画上句号了。
这一年里,想必很多人都过得不太容易:也许是工作出现变故,也许是生活麻烦不断,也许是感情、财务状况仍旧一无进展……
但是没关系的,能够坚持到现在的我们,已经很棒啦。
很喜欢一句话:一年的结束,其实也是新的开始。
过去的那些意难平,求不得,放不下,都是时候卸下了。
2024年终记,不妨告诉自己:
尽我所能,敬我所不能。
01
尽所能
空有人间自由身,却非人间自由人。
这一年,大家都在拼命内卷,以求能“好好活着”。
就像很多读者找余华签名时,都请他在书上面写“好好活着”,对此,余华说:我知道好好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否则人家不会让我写这四个字的。
常刷视频的人可能都见过严寒酷暑凌晨4点起床去图书馆占座的考研人;
见过985和211的研究生一边送外卖,一边焦头烂额地投简历找工作;
也见过带癌上班、带癌看娃的中年人,他们收起了情绪,我们听不到他们一句抱怨,看不见他们一次皱眉。
有人说:我们事事尽力,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或许你也正在经历多年认真备考,依旧没有上岸;
或许你已脱下了孔乙己长衫,却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工作;
或许你也每天加班熬夜做方案,但还是被列入了裁员名单……
但请减少抱怨,越抱怨,越会陷入负面情绪;也请减少诉苦,越诉苦,越会苦上加苦。
我们只需尽心尽力做事,剩下的都顺其自然。正如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尽人事以听天命。”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事与愿违,其实一切都另有安排。
有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正在赶路,看到河边有个老婆婆为渡河而愁。虽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还是尽自己全力帮老婆婆过了河。
年轻人本以为,自己的热心肠会被老婆婆感激一番,可实际上,老婆婆过了河,什么话也没说就匆匆离开了。
年轻人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帮错了人,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连句感激的话都没听到。
这时候一个骑马的年轻人,带着大包小包,追赶上了他:
“谢谢你帮我祖母过了河,这些是她给你路上准备的干粮和水,她千叮万嘱,要我一定送到你手上。”
为让他接下来的路途更加顺利,还将自己的马拱手相送,年轻人错愕不已,一时间羞愧难当。
所以,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辜负了自己的初心。
我们若静心等待,生活终会给自己答案,就像即便向空谷喊话,也要过片刻,才能听见回音。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当我们努力于当下,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已满载而归。
人生如同登山,每个人在沿途中,都会不断地累积着各种宝藏,这里面有我们的信仰、亲情、友情、爱情等等。
有句话说得好:“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努力在当下,尽力在此刻。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的人生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02
敬所不能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了自己的前面,而有些人看似走在了自己的后面,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间里前行。
当我们经历越多,也愈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和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勇敢地接受自己不如别人,无须在意他人的评价。
李雪琴在一次访谈上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混得不怎样,没什么大本事。”
短短一句话,让无数人共鸣,敢于接受自己暂时的不优秀,本身就是一种清醒与强大。
几年前的李雪琴,就是别人口中那个混得不好,没什么本事的人。
毕业后,身边的同学大部分都进了高薪行业,只留下李雪琴独自迷茫。
不久之后,她前往纽约读研,因生活压抑而患上抑郁症,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国休养。
后来,是脱口秀让她一点点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如今的她,尽管已经圈粉无数,但也遭遇了许多的非议和质疑;有人喜欢她的真,也有人骂她丧,网络的评论曾一度让她陷入自我否定。
直到她接受自己不够好,允许自己的丧,困境才离她而去。
对优秀的渴望和对成功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接纳自己的局限所在。
年少时的余华,其实很敏感、怯懦。
在他的自传文学《我胆小如鼠》里,余华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小就胆小,在同龄人里排第一;
小心翼翼,从来不敢打架、惹是生非;
哥哥把自己丢在外面,也不敢哭闹,总是一个人在黑暗的恐惧里默默走回家。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过一个核心观点:人类最大的心理成就,就是能够接受人必有死亡的自然规律。
因为这体现了个体对自我全能感的放弃,以及对自身有限性的认可,进而实现心理上的转变与成长。
“自我全能感”指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股想要掌控一切的力量。
但当现实不如人意时,人就会因为全能感受挫而自我怀疑、自我攻击。
接纳自我,意味着要放弃对自我全能感的坚持,接受自己的有限和平凡,实现真正的成长。
直到如今,余华身上的敏感和怯懦依然存在,但他已经能够重新理解和接纳这些不完美——
“胆小的人大多敏感,而敏感是一种珍贵的天赋,敏感会带来发现和乐趣。”
“怯懦是一种美德,只有善良的人才有恐惧,因为善良,才有无尽的共鸣和无穷的希望。”
接纳也是一种勇敢和智慧。
正如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所说的: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接纳本身,就孕育着希望和改变。
当我们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就能勇敢地活出自己,活得自洽而内求,清醒且坚定。
03
允许一切发生,接纳生命的全部
辛弃疾有一句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古往今来,生命的底色便是如此,有太多不如意和糟糕。
有人一生浸在痛苦里,苦着脸,皱紧眉,咬着牙和生活的风浪对抗,这样的人,我敬佩,但更多的是心疼。
有的人也苦,但总能在苦中找到乐子。
木心曾三次被捕入狱,住潮湿的防空洞,床板用手就能刮出水,尽管身心饱受摧残,他却在纸上画出琴键,弹奏贝多芬和巴赫;
杨绛晚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她没有日日哭诉,而是静静整理钱钟书留下来的手稿笔记,90多岁出版质朴动人的回忆录《我们仨》。
面对生命的无常,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允许变化。
既然改变不了世界,不如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心,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顺风顺水,但也允许事与愿违。
然后,放平心态,接纳生命的全部。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人只有全然地接受自己,理解和爱本来的自己,才能平和而不加责备地去做出努力和改变。
所以,请鼓起勇气去触及更深层次的自己,探索自己到底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不是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害怕失去爱和尊重而伪装出来的样子。
毕淑敏在一个采访中讲了一件事:
她去参观一处古迹,有人告诉她看到的那棵古柏已经有3000年了。
于此同时,她也看到了这棵古柏的下面长着小草,她就想这小草最多一岁吧,但它们在3000年的古柏面前却不自卑,依然昂然地生长。
她说,在大自然里不会看到一个自卑的植物。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一定有很多局限和不完美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所以,自卑就是产生于比较之中的。
她觉得人其实应该特别珍视自己本来的面目,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部分。
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真实也比完美更重要。
因为只有真实才能让人放下防御,变得放松,从而展现出自然生动的自己;
也只有在放下包袱之后,人们才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生命的潜力。
2024,或许我们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我们面对生活的稀巴烂,依旧能奋力把腿从烂泥塘里抽出来,拍打拍打身上的尘土,继续砥砺前行。
要记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经历,皆为馈赠。
接下来的2025,继续尽我所能,敬我不能,找回真实的自己,做自己热爱的事,就算没有开出花,我们依然可以滋养自己。
2025,大大方方做自己
有首歌叫《越长大就越孤独》,诉说的是人的一辈子很长,会遇到很多人,而歌者不想独来独来,觉得会成为异类,就想跟着众人走。有时候出于顾虑或是面子,还会勉强自己融入不喜欢的圈子,不为别的,只为“凑热闹”,一味地迎合别人。表面上看是社交达人,实际上活成了甲、活成了乙,唯独没有活成自己。
时间长了,连自己都信以为真,忘了自己的样子,自以为获得了快乐,却越活越累,才醒悟“做自己”的不容易。
梁永安曾说:“没有领悟到生命真谛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茫然的。”
只有当我们看清最真实的自己、成为这个自己时,我们才拥有热爱生活、感受自由的能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直面自己、认同自己、接纳自己。把做好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人生再难熬亦能熬出甜味,生活再苦也会越过越好。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做自己,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见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真实情绪并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面对任何情绪和自己的不足不再评判与抗拒,而是接纳当下真实、“不完美”的自己,允许一切如是,这样我们也将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转化成新的思考方式,从自己不同的情绪状态中看到自己,并一步步找回自己。当我们接纳不同的自己,便能放下伪装,成为完整的自己。
如此,我们的内在力量会不断增强,不会再觉得自己有遗憾和缺失,用真实和完整的角度去思考与接纳各种各样的情绪和经历,用臣服与成长持续面对自己,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