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展开,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3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和新任务。未来5—10年,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的历史性新征程。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自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转型,地区冲突发酵扩散引发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深层震荡,多组双边关系面临历史性的调适和转型。在百年变局的风云激荡中,世界正不断见证历史。
第一,多极化加速发展,但霸权主义和阵营对抗正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金砖国家持续领跑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全球南方”国家声势卓然壮大,国际社会多数成员都已认识到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支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不愿重走以往零和对抗、阵营对立甚至战争冲突的老路。发展中国家普遍反对搞冷战式阵营对抗、分裂国际社会的做法,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数量已从5个增加到10个,沙特、阿联酋、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且目前还有多国希望加入。巴西前总统罗塞夫指出,未来“全球南方”可能会在金融、贸易等领域带来新的平衡力量,塑造冷战后新的全球秩序。但另一方面,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与阵营对抗风险有所发展。面对自身主导力的削弱,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排他性同盟体系再度趋于强化,曾经被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为面临“脑死亡”的北约得以重振,美欧、美英、美日韩等双多边安全同盟大大增强。美国还抛出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言论,极力维护其霸权地位。
第二,全球化难以逆转,但全球发展模式和格局或面临历史性重塑。冷战后三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大大促进了贸易、投资和技术发展,是世界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也是难以逆转的历史潮流。从冷战结束之初到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近1.4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额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加到50%以上。但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也在加速巨变,世界发展模式和格局或面临重塑。随着大国竞争日趋加剧,经济要素安全化、政治化的风险凸显。西方大国纷纷出台确保供应链安全与推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以所谓的“小院高墙”“去风险化”强化对新兴大国的高科技封锁,“芯片联盟”“印太经济框架”“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等排他性双多边机制安排明显增多。
第三,联合国等既有国际多边机制仍是全球多边治理的核心,但效能与权威严重削弱。进入21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热点和挑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重,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既有全球性多边治理机制在应对各类挑战中显得更加捉襟见肘,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和压力。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公然奉行单边主义,美国甚至一度退出人权理事会、《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冷战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倡导者沦为质疑者、反对者。当前,围绕联合国改革的博弈再度升温,2025年将迎来二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近期更提出打造“联合国2.0”版的设想,但西方国家试图主导改革议程,部分西方学者甚至声称未来全球或根据不同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分化为不同板块,从而使联合国改革走向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前景新课题
伴随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在加大。一方面,中国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整装再出发,以更开放、更进取的姿态展现出崛起大国的新气象,积极应对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到系统论述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中俄元首会晤到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十届香山论坛到杭州亚运会,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发展、团结合作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也在增多,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风险加大。
首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但针对中国的各种猜疑甚至打压抹黑也在增多。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已然从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中相对被动弱势的一方转变为深受瞩目、充分具备能动性与活力、引导世界未来走向的关键力量之一。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美西方与部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疑虑、防范甚至围堵打压的对象。近年来美欧日出台的外交与安全战略纷纷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挑战”,对中国的关注和疑虑都在增加。
其次,联合国等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日益提上议程,中国立场备受关注。当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既有多边治理机制日趋捉襟见肘,各种“小圈子”和“热冲突”正严重撕裂联合国等多边治理机制,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重。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在联合国等重大场合提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针对全球多边治理体系改革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大全球倡议”,2023年9月中国政府再度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明确提出要以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为契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除此之外,中国也积极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当前,虽然中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但中美大国关系的发展态势依然是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向深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增多的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要有足够的战略自信和时代担当,也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
第一,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切对外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发展自己才能改变世界。一是要始终把做好自己的事摆在首位,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和信心。面对外部世界的波谲云诡甚至惊涛骇浪,只有立足自身发展、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才能为中国崛起与新时代大国外交提供足够的内生动力和支撑。二是要以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更深刻理解“两个维护”的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充分认知 “两个维护”是行稳致远、攻坚克难的根本保障和前提基础,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前行。三是要守正创新、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着力推动构建中国与世界的新型互动关系,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进步性而非对抗性,积极探索超越传统大国关系中“国强必霸”与“修昔底德陷阱”等窠臼的路径。
第二,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引导、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但也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要清醒看到,美对华全方位竞争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其对华战略的基调,未来中美关系可能不得不告别过去那种更多以合作面为主的中美关系。面对美国政府日益凸显的对华政策“两面性”,中国外交也要善于以“两手对两手”,将未来对美工作立足点更多建立在如何更好界定、划清中美世纪大博弈中的“边界”“红线”上,维护好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多元社会,不同群体、部门、地区对华的具体政策主张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建设性介入国际和地区热点,真诚劝和促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推动中东地区和解。在周边安全问题上,并行推进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半岛无核化进程,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积极为地区的发展与安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管控好同一些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问题上的分歧争端。
第四,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讲好中国主张和中国故事。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全球多边治理机制,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主张。推动开放、合作与包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进程,反对单边主义和集团政治,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提出中国版的联合国与全球治理改革路线图,积极引导和推动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改革。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