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聆听,感觉区分相对有了难度,因为一旦不能很好地区分,便无法给予被指导者支持,甚至将其误导。这是我一直要更加努力的地方。
鉴于宏威老师课后给了总结,刚好顺着这个思路去写,方向似乎也更加明确了。
一、在区分练习上,我做的好的是理论知识都记在了脑子里,比如区分的目的、方向、形式以及负面和无效信念,而演绎、归纳和不明确的定义见字识义,相信复习几遍就可以慢慢熟悉、掌握。
需要提升的是对于无效信念的启发,比如如果对方说“我不知道怎么去做”,我可能会直接给到建议,正确的做法是采取启发式提问,“你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还是没想过?”或者“你不知道怎么做,那谁知道?你有找过他们去问吗?”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的是,对于对方不明确的言语应该如何区分,比如对方说“公司找不到合适的人”,对于多数人来说“合适的人”肯定就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人,不必多言,然而,这只是我的演绎,什么才算是合适、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二、通过案例,我能支持到别人什么?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或许自己精心准备的言语不是对方想听的。因为道理每个人都懂,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就像前段时间我作为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去分享我的育儿经验,我从“把学习这件事交给孩子、父母要做榜样和家庭氛围”三个方面出发进行阐述,本以为是很多家长想听的,但在老公这里就成了说教。或许,我只要把相对接地气、可以落地的东西分享出来就好,比如孩子几点上床回家、什么时候写作业,越白话越有力量。
我要调整的是什么呢?尽可能地指导对方向着目标努力,不过我也会有因区分不恰而支持不到对方的担心,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我就静静地做个倾听者,是不是也是一种支持?如何做好这个倾听者,想到前面的“聆听”,这也是指导师的必备能力之一,需要不断学习和精进。
三、他是否听到我想到更有效的方式与我不满意的人处理好关系?说实话这点我不是很明白,如何与自己不满意的人处理好关系需要就事论事,若有必要,还是要做的。如果对方心态没有那么快地迁善,或许会让他不想被指导,甚至拒绝被指导。这让我想到了指导步骤的“前步骤”——建立关系,关系对了,事就对了。
四、对于处在自以为是状态里的人,如何有效支持他们?对方可能觉得“你帮不了我,你不懂”或者“为什么我要为别人做”,对于此,老师给出的话术是“你是否发现你也不愿意听?也不愿意改变?”“是,你是对的,你都对了,你对了又如何?”“你想要的成果有了吗?”“你想要的生活实现了吗?”“你一直都想证明你是对的,你有注意到你失去了什么吗?”“你是可以不用再做什么,可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当把这些话术变成自己的,我们也就学会了如何给予支持。这让我想到一直处在老公赋予我的所谓的“自负”状态里,他会觉得他说什么我不愿意听,总想要证明自己,如此等等。如果他可以换种方式跟我说,我想我会认真反思。作为指导师,也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55387”教会我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
对于区分,老师也给出了很多练习,温故而知新,需要慢慢消化吸收,从而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