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蛇为何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31 11:19:34   浏览次数:24  发布人:bb5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人类对蛇的认识和想象的变化折射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并在特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代代传承、创新转化,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下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价值嬗变。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蛇位列第六,俗称“小龙”。民谚有道:“六六大顺是巳蛇,身圆体长势婀娜,小龙无足行千里,为求发展把皮脱。”据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十二生肖皆有蛇。蛇为何能在中外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从古至今,人类


    人类对蛇的认识和想象的变化折射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并在特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代代传承、创新转化,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下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价值嬗变。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蛇位列第六,俗称“小龙”。民谚有道:“六六大顺是巳蛇,身圆体长势婀娜,小龙无足行千里,为求发展把皮脱。”

    据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十二生肖皆有蛇。蛇为何能在中外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从古至今,人类对蛇的认识和想象发生了哪些变化?农历乙巳蛇年方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1

    记者:中国十二生肖的排序有何讲究?为何蛇排在第六位?

    安德明: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其中传播较广、影响力较大的学说认为,十二生肖与天文历法存在紧密联系。

    中华先民基于对天象的长期观测,发现天体运行与时间、季节之间的关联规律,创立了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的干支纪年法,应用于历法、术算、命名等方面。其中,十二地支代指黄道十二宫,划分一天为十二时辰。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每个时辰都与一个生肖动物的属性特点相对应,例如子时老鼠活动频繁,巳时蛇最为活跃,午时马精力充沛,申时猴喜啼叫等。依此将动物排列在时序上,便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次序。

    除学界观点的碰撞外,民间也流传着生肖赛跑等各种趣味传说,表达对十二生肖排序的美好想象。在十二生肖中,有的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有的动物则为人所敬畏,进而被赋予崇高的象征意义,如虎、龙、蛇等。

    蛇在动物崇拜中占据重要地位。人类因无法逃避、无法清除又无法与之抗衡,逐渐衍生出对蛇的崇敬心理。在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它”字的本义指蛇,为蛇的本字。部首“宀”源自蛇头之形,蛇身和蛇尾的部分则逐渐演变为“匕”。“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音cǎo,为“草”的异体字)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相传上古时期,人们见面时都会相互问候“有蛇吗”,可见在人虫共居的时代,蛇对人的影响之大。在害怕和敬畏等复杂情感叠加下,人类逐渐形成“灵蛇崇拜”的特殊心理,认为蛇具有神秘灵性和超自然力。蛇也随之演变成重要的文化符号,进入十二生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1月22日,山西省太原市,民众参观商代青铜器——邑鼎,该文物颈部饰卷尾蛇纹。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2

    记者:如何理解蛇的俗称“小龙”?

    安德明:在传说中,蛇与龙同类同属。有说法称蛇是龙的形象来源之一,龙颈、龙身皆是蛇形,如《论衡》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因龙大蛇小,故称蛇为“小龙”,如闻一多《伏羲考》载:“龙即大蛇,蛇即小龙。”

    “小龙”的昵称也体现了趋吉避凶的意义。虽有“灵蛇崇拜”,但蛇的长相习性总是令人畏惧。因此人们将蛇与其他动物相配,为蛇引入更多正面价值。蛇为“五毒”之一,龙则是“四瑞兽”之首。龙作为形象与蛇相近的祥瑞之兽,与蛇相配时多有正面寓意,常见如笔走龙蛇等成语,以及中国吉祥图案蟠龙纹的龙蛇一体形象等。故而“小龙”的昵称也可淡化蛇令人畏惧的色彩,在名字上讨个好彩头。

    3

    记者:从古至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蛇的认识和想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安德明:中国人善用辩证思维。自远古时期起,蛇便作为特殊的象征符号进入人们的观念体系中。因蛇具有多卵特性、繁殖能力强,因此先民将其视作生殖崇拜的对象,赋予蛇以多子多福的联想。

    相传,华夏民族起源于伏羲与女娲的结合。据《三皇本纪》载,伏羲与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之物。今天看来,蛇与人类繁衍的联系,或与先民对蛇的生殖崇拜有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1月1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博物馆展陈的《伏羲画像砖》。该画像砖内的伏羲呈现人首蛇身状。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长久以来,蛇的寓意总是吉祥与邪恶相伴相生。例如在上古奇书《山海经》里,有九首蛇身的凶神相柳,其所经之处都会被碾成沼泽和溪流。后来,大禹因看不惯相柳作恶而将其杀死。相柳死后,身上的血液带有剧毒,腐蚀土地导致无法耕作,大禹便将这些土壤做成“五帝台”。

    时代更替,随着人类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受制于蛇的困扰渐少,蛇也在文化领域被赋予美好善良的拟人化想象。《白蛇传》的故事经久不衰。故事中的白蛇、青蛇形象不再面目可怖,它们幻化成美丽善良、聪慧勇敢的人间女子,与人类交往,留下曲折动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人类对蛇的认识和想象的变化折射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并在特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代代传承、创新转化,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下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价值嬗变。

    4

    记者:据郭沫若的《释支干》记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的十二生肖皆有蛇。为何蛇在四大文明古国的生肖中都有“一席之地”?

    安德明:生肖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广泛流行于亚、欧、非大陆,尤其在亚洲地区颇具传播度和影响力。虽然各民族或国家对于生肖的构成和排序不尽相同,但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生肖数均为十二。

    至于为何四大文明古国的十二生肖里都有蛇,一方面是因为蛇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这个结果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复杂情感的投射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蛇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深远。

    在西方经典中,伊甸园的蛇诱使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成为人类知善恶的触媒,古希腊神话人物也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在东方文化里,蛇被印度尊崇为神的化身,在埃及象征权力,在中国被赋予长寿之意,等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0年7月25日,尼泊尔巴德岗的男子们在纳迦池中的铜质蛇神纳迦像边举行祈祷仪式。当天是尼泊尔的蛇节,在印度教里,蛇神纳迦具有崇高地位。中新社发 普拉丹 摄

    无论是对于蛇的想象还是生肖的编制,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特性,但亦有相似的价值内涵。这既是人类在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相互碰撞的智慧结晶,也是以生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本土化改造累世沉淀的结果。

    受访者简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安德明。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副主席等,曾被美国民俗学会授予“国际会士”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迄今共出版《家乡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史谚语卷》《金猴献瑞》“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等中英文专著7部,译著1部,发表中外文论文、译文等100余篇,主编论文集3部。

    来源 | 中国新闻社

    记者 | 曾玥 吴约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b5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