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古文观止有意思》3:看待问题要客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3 10:49:12   浏览次数:2  发布人:0b2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邵鑫的《古文观止有意思》。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出自《左传》,题目是《楚归晋知罃》。这里的“知罃”是一个人名,所以这个题目的意思就很明确,那就是楚国把知罃放回了晋国。那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知罃一个晋国人为什么会在楚国?楚国又为什么要放了他?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春秋时期,有所谓的五大战争,其中最早发生的一场大战就是我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邵鑫的《古文观止有意思》。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出自《左传》,题目是《楚归晋知罃》。这里的“知罃”是一个人名,所以这个题目的意思就很明确,那就是楚国把知罃放回了晋国。那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知罃一个晋国人为什么会在楚国?楚国又为什么要放了他?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春秋时期,有所谓的五大战争,其中最早发生的一场大战就是我们之前第一季在聊《失败者的春秋》的时候提到过,就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的城濮之战,著名的成语“退避三舍”就是来源于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晋国。在这场战争之后5年,晋国和秦国又爆发了崤之战,晋国仍然取得了胜利。崤之战后三十年,晋国和楚国就爆发了另一场大战邲之战,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邲之战之后。这一战,晋国输给了楚国,题目中的知罃在这场战役中被楚国人俘虏了,可是知罃的父亲智首在晋国的地位很高,所以他当然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儿子救回来,那怎么救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他把晋国俘虏的楚国公子毂臣以及楚国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作为交换,楚国把他的儿子知罃归还给晋国。这个办法其实挺不错的,所以楚国也答应了,智首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早点回来,所以他拿出了自己的诚意,他还没等楚国把知罃放了,他先把楚国公子毂臣以及连尹襄老的尸体送回了楚国,于是楚共王也准备把知罃送回晋国,在知罃临走前,楚共王就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把你关了这么久,你怨我吗?”

    好,现在我们暂停一下,你觉得面对楚共王这个问题,知罃应该怎么回答?我再给你补充一个信息,知䓨已经被楚国人关了9年了!而且你可以想见,这9年楚国人对他不会有多好,因为他是俘虏啊!那你说作为一个正常人,被关了9年,他内心会没有怨恨吗?而且他也知道,楚共王一定会把他放回晋国的。因为说好的互换俘虏,现在晋国已经放人了,楚国没有理由继续扣留他。所以说,知䓨就算告诉楚共王他怨恨楚共王,也不太会影响他被楚共王放回晋国这件事,当然了知䓨也可以选择说他不怨恨楚共王,维持一下表面的和气。这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想到的他的两种应对方式。但如果他真的是这么应对的,这篇文章也就没有讲的必要了,那知䓨是怎么应对的呢?他的回答是:“两国交战,我被俘虏,那是因为我自己没本事,没有履行好职责。您没有把我杀掉来行祭,现在还要把我放回去,这是您给我的恩惠啊!错误是我自己犯的,恩惠是您给的,我怎么会怨恨您呢?”

    这就是知䓨的回答,相信你也发现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他很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他非常冷静。他非常客观地看待了自己被楚国俘虏进而囚禁的这件事。这不过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一次竞争,自己作为失败的一方,不幸沦为俘虏,楚国虽然对他不能算好,但是也没有进一步为难他,而且现在还要放他回去,所以他不会怨恨楚共王,他只会觉得是自己水平不够,是晋国水平不够。

    你想,楚共王为什么要问他这个问题啊?其实就是在试探他的态度,本来楚共王也和我们想的一样,觉得他无非就是两种态度,但是他这么一说,把楚共王给整不会了,所以楚共王接着问:“现在我放你回国,你会感激我吗?”

    有了刚才的铺垫,你应该也能想到知䓨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他是这么说的:“我们两个国家各自为社稷百姓着想,才决定交换俘虏,相互原谅,化干戈为玉帛。您又不是主动放我,我有什么好感激您的呢?”

    哇,你看知䓨这个回答,他真的看问题看得非常透彻,而且太冷静了。他不怨恨楚共王,因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被俘是自己没本事,他当然也不会感激楚共王,因为楚共王之所以选择放他回去只是因为和晋国达成了交换俘虏的协议,而且晋国已经率先释放了俘虏,自己不过是交换的筹码而已,这并不是楚共王对自己的恩惠,有什么必要感激呢?你说知䓨是不是人间清醒啊!

    但是楚共王对他的这个回答显然是不满意的,因为楚共王想要一个明确的态度,知䓨这么说,在楚共王看来,那不跟没说一样吗?所以楚共王接着说:“不行,总得有个态度吧,你得告诉我。”

    知䓨一看逃不掉了,那就只能实话实说。他设想了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他刚回到晋国,就因为当年的失败而被国君杀掉。如果是这个结局,他也心安理得,毕竟是为国家而死,死且不朽。

    第二种可能是:国家赦免了他,可是他的父亲会怪罪他,觉得他让家族蒙羞,于是行家法赐他一死。如里是这个结局,他也仍然心安理得,为了祖宗荣耀而死,也是死且不朽。

    第三种可能是:他没被杀,而是继续在宗族中履行职务,继续承担国家责任,继续为国而战。假如某天又在战场上与楚国相遇,他也会忠诚地履行职责。他一定会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绝不对自己的国家有二心。

    说到这儿,其实知䓨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他作为晋国人,绝不会做损害晋国利益的事情。原本楚共王是想借此机会笼络知䓨,让他成为楚国安插在晋国的一枚棋子,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楚共王被知䓨的回答深深震撼了,他说一个国家能有知䓨这样客观冷静、尽忠职守的臣子,又怎会失败呢?于是楚共王给知䓨送了很多礼物,把他送回了晋国。

    回想我们自己,是否特别容易被情绪左右,然后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感受到自己情绪过于强烈的时候,一定不要在此时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因为这个时候做的决策一定是缺乏远见,没有经过思考的,过后很有可能会后悔。只有当情绪冷却了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做出理智的决策。

    在知䓨的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他的底线。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可很多人不知道,别人是否尊重自己,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那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呢?我想,通过知䓨的故事,你应该感受到了,那些坚守底线的人,最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今天特别爱说一个成语,叫得寸进尺。为什么有的人会得寸进尺?就是因为对方没有底线,才给了他得寸进尺的机会。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试探出每个人的底线,有的人特别有原则,坚守底线,大家都知道不能触碰他的底线,自然会尊重他。可有的人没有底线,或者底线随时都在变,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尊重他。

    好,《楚归晋知罃》这篇文章我们就聊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来聊聊《冯煖客孟尝君》,下期见!

    本期书单:

    1.《古文观止有意思》,邵鑫著;

    2.《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

    3.《左传》;

    4.《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

    5.《论语》.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b2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