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太方便了!以为要好几个月才能拿到判决,结果不到5天连赔偿款都拿到了,真省心!”看着到账的钱款,当事人乔某连连称赞。
效率高、成本低、真省心……当事人的优质解纷体验,得益于不久前山东省莱阳市人民法院建立的人寿财险多元解纷联合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该中心调解成功率达到72.88%,获得了当事人一致好评,有效缓解了保险类纠纷上诉率高、理赔慢等问题。
调解员葛祥还记得这起纠纷刚到调解中心时状况连连:保险公司身在外地、双方争议较大、当事人对调解效力存疑……
对此,葛祥没有打退堂鼓。在法官赵亮的专业指导下,她从双方对鉴定结论的争议焦点上寻找突破口,一方面连线保险公司,从法律层面向其讲明利害关系;另一方面,从情理的角度向乔某说明诉前调解的便利,针对当事人提出的调解效力、后续履行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最终,双方于当天成功达成调解,乔某也在3日后收到保险公司赔款,此案圆满化解。
脱薄工作开展之初,部分指标特别是上诉率不在合理区间、审限内结案率不优等,成为制约莱阳法院提质增效的“老大难”。而在上诉率较高的案由中,保险、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赫然在列,人寿财险多元解纷联合调解中心便是莱阳法院化解保险类纠纷上诉率高的一个有力抓手。
为了提升办案质效,除了向外借势借力促推类案多元解纷,努力将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之外,莱阳法院还在内部深度挖潜上下功夫。通过深入推行“诉调一体化”机制改革,将调解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推动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切实减少案件上诉量。同时,从案件质量入手,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全面落实院庭长阅核制,先后召开88次审委会和专业法官会议,研究案件448件,评查发改案件64件。此外,推行繁案精审和类案同判,将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固定精审团队审理,严格落实类案强制检索要求,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案件质量。
“我们每周四固定召开民事专业法官会议,对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一些专业性较强或者其他争议较大的案件进行集体研究,有效提升了办案质量。”莱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少峰介绍道。
做实多元解纷、加强专业化审判、严格落实阅核制、充分发挥专业法官集体智慧……一套组合拳下来,莱阳法院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专业性较强案件的上诉率同比下降明显。
来自济南某律所的王某对这样的变化有直观的感受:“我主要代理建设工程纠纷,之前开庭最大的感受是因为案情比较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研究。而在近几个月的庭审中,我明显感受到莱阳法院的法官越来越专业了,提问直击关键,判决公正合理,做到了胜败皆明、心服口服。”
外界对法官专业能力的肯定,背后还有莱阳法院对队伍素能建设的孜孜以求。
脱薄工作开展以来,莱阳法院积极实施“培养尖兵磨砺新兵”计划,认真开展“一网一库”培训、“双导师”业务指导、精品案例培育等活动。今年以来,有4个集体、42名干警荣获上级表彰,3篇调研成果获得省级奖项,4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脱薄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法院和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见证改变,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正提起来了。”莱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巍表示。
截至今年9月,该院上诉率下降到11.86%,达到合理区间;审限内结案率达95.31%,优于合理区间上限值;10项指标实现同比优化;审判法庭建设提上日程……
迷茫、反思,奋进、向强,抵住变革阵痛的风浪,属于莱阳法院的脱薄蝶变、新生向阳的航船已经启航……
全国人大代表邹宁——
“脱薄争先”让司法成效更足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邹宁。闫泽林 摄
“从2024年年初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定点帮扶,山东高院、烟台中院的精准帮扶,烟台、莱阳两级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莱阳市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稳步推进,短板弱项指标改进很见成效,司法服务精准多元,这些变化让干警干事创业热情更高、司法成效更足、群众司法获得感更强。”
邹宁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非常关注当前法院系统开展的脱薄争先工作。对莱阳法院来说,脱薄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是一次“重塑新生”的蝶变之旅。希望莱阳法院紧紧抓住这次补足薄弱、跃升向强的好时机,补足短板,争先进位,让“脱薄争先”成为提升司法成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
“作为一名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者,我深知,生态问题不仅要依靠技术‘硬科技’的突破,也要依赖法治‘软环境’的支撑。”邹宁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严厉惩处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及时回应环境保护司法需求,用力用情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为向绿而行的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劲司法动能。“希望莱阳法院能在‘脱薄向强’进程中不断完善司法服务,在完成脱薄任务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机制、巡回审判、生态环境修复、精品案例培育等方面谋实创新,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颜值’。”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作者:周艳
编辑:张悦|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逯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