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评论
日前,教育部公示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其中,“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位列专业申报数量的第五位。养老专业广受高校追捧,与很多用人单位向高校“要人才”有关。
据媒体报道,今年来自山东省和上海市各一所高校的首批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远大于毕业生数。其他相关院校的情况也是如此,养老专业学子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既然就业前景这么好,高校自然愿意进行专业申报。
养老服务人才目前主要“热”在需求端,供给端则相对冷清,体现在学生报考养老专业的积极性还不高,已毕业的人才流失严重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养老服务人才待遇还不算高;上升渠道和职业发展前景还不够“光明”;社会上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还存在偏见,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假如不搬开这些绊脚石,人才供需两旺的局面就难以形成。
若想激励更多人才进入养老行业,就得大幅改善他们的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就此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有的地方给予新入职的养老服务人才一定数额的补助,或者优先让非本地户口人才积分入户等。这些举措均发挥了稳定和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作用,值得借鉴。
除了待遇,为人才疏通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获得更高的职业荣誉感等,是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比如,2023年5月,北京市在一些职业教育试点“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的培养模式,这一做法同样值得借鉴。
此外,民政部等部门制定出台的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建立养老护理员“八级工”序列。不仅要把这一政策文件落实好,而且不妨将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养老专业的更多工种,让养老服务人才普遍拥有更光明的职业前景,并感受到社会的肯定。
让养老服务人才早日从“一头热”变成“两头香”,需要相关各方不断努力,久久为功。这也需要家庭和个人自觉转变观念,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与高尚情操作为指引,鼓励更多年轻学子为社会作出贡献。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罗志华(医生)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26JB9UX】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