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57)——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1 15:30:08   浏览次数:27  发布人:87f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词作者: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赏析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词作者:苏轼

    一叶舟轻,

    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

    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

    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

    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

    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

    云山乱,

    晓山青。

    赏析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行香子》,又名《爇心香》《读书引》。正体为双调六十六字,前片八句,四处押平韵,后片八句,三处押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双调六十四字等变体。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春二月。因与神宗及主张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外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时,他在富春江中泛舟,经过七里濑时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江景,视角从近及远,兼写动静,非常轻快。视角起源于苏轼乘坐的船,“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他乘坐的是一艘双桨划行的小船,船桨拍打水面,鸿鸟惊飞,转瞬又恢复了平静,“水天清、影湛波平”。眉山三苏祠里有座百坡亭,亭名取自苏轼泛舟时所作的一句诗:“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它和这句词取了同样的意思:船经过,倒影散乱,仿佛同时出现了一百个苏东坡,但顷刻间又复原如初,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扰动只在瞬间,平静才是永恒的。

    苏轼眼中的平静并不是一片死寂,相反,它富有生机,属于原本就生活在这片水面的生灵,“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小鱼在长满水藻的湖面里游动,白鹭在烟雾蒙蒙的水潭上停留,而苏轼这艘小船,就是这一切的欣赏者,“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这里“过”是领字,后面三个句法一致的三字句,是《行香子》这个词牌的特色,读起来就好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荡开了余韵。其中,沙溪写的是白天,霜溪写的是清晨,而月溪则是夜晚。一艘小船,经过了白昼与黑夜,缓缓行进,不同的景象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重重展露在我们眼前。

    上片写了水,下片就写到了山,“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山色重叠仿佛画卷,山势曲折又好像是屏风。在这里,他想到了古时在富春江边隐居不仕的严子陵。严子陵名叫严光,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少年时的同学,刘秀当皇帝后曾三次征召他入朝,严光却坚持不肯入仕,选择在富春江畔的群山之间终老。“算当年、虚老严陵”,苏轼认为,严光和皇帝一来一去的拉扯,更近似于“钓名”,而并非真正喜爱富春江的美景。“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如今千年已过,君臣间的往事变成了空话,此间又还剩下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自然是永恒的。无论是远观、是近看,是氤氲、是清明,山就在那里,亘古不变。世间的人则好像溪水中的小船,只能经过,而永远不能驾凌。

    写这首词时,苏轼正值外放失意,词中对刘秀与严光的感慨,其实也有劝慰自己的意思:君臣上下之间,重用或不用,相得或戒备,最终都是“今古空名”,当看透每个人不过是世间的过客,就没有任何愁闷能够困得住他了。在山水中自我疗愈,是每个文人的最终课题,苏轼的思考与通透,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大家能认真体会。

    撰稿:李让眉

    诵读赏析:刘佳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7f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