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以受助人为中心:“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0 18:20:02   浏览次数:1  发布人:b1e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5月9日,“科技向善,共建数字备灾救灾新生态”行业交流会在昆明举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云南省慈善总会等多家共建伙伴共同发布“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该体系以受助人为中心,通过“共建机制+关爱平台+开放支持”方式,计划在全国16省市推进数字备灾救灾合作,构建多方协同的救灾新生态。云南省慈善总会会长王树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5月9日,“科技向善,共建数字备灾救灾新生态”行业交流会在昆明举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云南省慈善总会等多家共建伙伴共同发布“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该体系以受助人为中心,通过“共建机制+关爱平台+开放支持”方式,计划在全国16省市推进数字备灾救灾合作,构建多方协同的救灾新生态。

    云南省慈善总会会长王树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王振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基金会候任秘书长肖黎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技术生态部负责人李哲,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爱德基金会副理事长顾传勇,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乔颖等出席会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与会嘉宾共同发布“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

    救灾实践中,传统物资发放存在流程繁琐、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数字关爱模式起源于2023年底甘肃积石山地震救助,通过将捐赠资金以数字券的形式发放给受灾群众自主选择所需物资,既解决了受灾群众生活需求,也助力了本地商业复苏。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在云南、广东等11个省份落地,联动上百家社会组织、近150个商家,覆盖200多个公益项目。

    此次发布的“2025数字备灾救灾支持体系”将通过资金资助、技术赋能、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支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各类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形成救灾合力,共建多元、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备灾救灾新生态。更多的一线社会组织可通过腾讯公益数字关爱平台,连接更多元的慈善资源,为更多困境人群服务。同时,依托腾讯产品技术,数字关爱平台整合微信小程序、支付消费券、刷掌支付等功能,确保捐赠资金安全、透明使用;关爱平台AI知识库则可为公益机构提供项目策划支持,为受助人提供即时咨询服务。

    王树芬表示,当现代慈善插上数字化翅膀,将重塑全新的公益慈善生态。推动数字科技与应急备灾相结合,实现应急备灾数字化,能够更加有力地提升慈善力量参与应急救灾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本次行业交流将催生出云南省数字备灾及韧性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并成为云南慈善事业数字化创新的起点。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部长廖玲介绍,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24年起在北京地区开展数字化养老助医和备灾救灾项目,帮助困境老人改善医疗健康水平,优化提升基层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备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首批6个社会组织、13家连锁药店和综合性商超加入该项目,为北京西城、朝阳、昌平、大兴4个区6个城乡街道的766人次提供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务。她表示,数字关爱模式推动了人道救助理念变革,将受助者从被动接受救助转变为具有决策能力的主体,让居民成为社区项目设计的共同决策者,1600余名社区居民还获得了他们最想学习的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同时,开展数字关爱模式的公益项目还提升了基金会的数字化能力和赈济救助效率,并带动更多社会组织提升数字化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理解数字化人道服务的社会工作者。2025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继续围绕韧性社区建设,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弱”等困难群体需求,深耕项目试点区域,打造数字人道救助示范社区,同时继续扩大数字备灾救灾受益地域,联动更多人道公益伙伴,为易受损人群提供更高质量的人道服务。

    肖黎明表示,在一次次数字救灾行动中,以受助人为中心,依托关爱平台,社会向善力量正在形成广泛、高效的连接,“政府指导、多元参与、技术支撑、共创共建”的新型社会服务生态正在形成。当技术真正用于解决社会痛点时,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让平台成为爱心的连接器。

    李哲介绍,数字关爱平台核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驱动,以用户需求为锚点,持续创新迭代产品;二是技术创新,产品充分应用微信支付、AI、大数据等腾讯核心产品技术能力,用技术力量筑牢救灾底座;三是生态协同,关爱平台以受助人为中心,连接政府、公益机构和商家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网络、生态体系。通过生态协同,公益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社会系统工程”。

    会上,多家公益组织和企业代表,围绕“数字助力社会力量参与灾害管理的创新实践”、“创新驱动,引导慈善资源精准服务灾区”等主题进行分享并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供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

    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吴美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1e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