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李磊/摄
7月17日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发布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了海淀区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情况。
唐超表示,海淀区坚持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赋能千行百业,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提升创新资源的聚合能力,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争当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首都之窗 李磊/摄
“前面的‘1’,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唐超介绍,海淀区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基础最好、人力资源最密集、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822亿元,年增速达30%,规模占全市80%。建设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汇聚京津冀蒙新超8万P绿色算力资源,模型语料中心汇聚数据总量达到PB级,落地中关村学院等国家级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街区、AI原点社区、AI北纬社区等创新空间。当前,海淀聚焦拔尖人才贯通培养、全栈国产能力构建、高端数据流通协作、全景赋能提质增效、开源和国际治理五大行动,在前沿基础理论、科研范式革新、产业链韧性可控、标准体系创制、产业协作升级、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布局的核心支撑和引领。
“后面的‘1’,是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创新资源聚合能级。”唐超介绍,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海淀产业发展的引领“头雁”,那么科技服务业就是产业稳健发展的基石。2024年,海淀区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总营收2448亿元,占全市31.2%。其中,工程技术服务是海淀区科技服务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研发服务构成了海淀区最核心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创业孵化、科技推广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细分领域服务作为生态支撑,是今后地区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
“中间的‘X’,一方面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唐超介绍,在持续做强信软业产业优势方面,2024年海淀区信软业总收入首破2万亿,约占全市62%、占全国16%,贡献海淀区GDP的半壁江山,信软业GDP行业占比在过去五年内提升了14个百分点。当前,海淀区正全力推动医药健康突破性发展,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推动商业航天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立足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聚焦新型储能和数字能源两大领域,重点支持头部企业发展,加速未来能源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全球新型储能技术研发高地和“北京市数字能源产业示范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方面,海淀区重点聚焦以未来信息为主,以未来制造、未来健康为辅的“一主两辅”未来产业赛道。大力推动具身智能加速集聚,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抢占脑机接口发展先机。同时,超前布局6G、合成生物、可控核聚变等23个高潜力细分方向,积极申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谋划和积蓄区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级。
唐超表示,下一步,海淀区将围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健全成果转化孵化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记者:王萌
编辑:旭日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