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李华宁创建的庆阳市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基地已带动86名残障人士实现数字化就业,他以轮椅为桥,以数字为履,用被命运击碎又亲手重塑的人生,铺就了一条残疾人自强之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李华宁与大家一起开展工作。(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采访,李华宁的回忆浸透着早熟的责任。幼时帮父母照料瘫痪的祖父母和两位智力障碍的姑姑,中专毕业后放弃升学机会务工养家。2013年高空坠落导致高位截瘫,将而立之年的他钉在轮椅上。
转机来自于全国自强模范高思恩、张宗涛的事迹,如星火点燃了他“肢体受限,心智更要强大”的人生信条。
为谋一技之长,李华宁辗转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学习沙画、电商运营、插花、直播带货等技能。他于2017年创立沙艺工作室,2018年注册成立华宁涌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职业培训学校。沙画带来的第一桶金让他再次确信:轮椅上的双手同样能托起人生。
创业初期由于不了解市场导致产品积压,李华宁潜心钻研,不舍昼夜,即便身体因久坐生疮也未曾放弃,企业最终实现平稳运行,并带动35名残疾人稳定就业。
2020年,李华宁经过多方争取,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项目引入庆阳,建成西北首个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他创新运营模式:根据残疾类型和文化程度定制岗位、开设心理疏导课程破除社交恐惧、建立数字化技能培训体系等。
上述“岗位定制+精准培训”模式成为基地稳定运营的核心优势。李华宁对此深有体会:“有人专注力强,适合数据处理;有人表达能力好,能做客服,关键是让每个人的优点发光。”目前基地安置就业86人,其中残疾人占53.5%,最高月薪达8650元,累计免费培训400余人,带动200多人从事数字化工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李华宁(左)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现今基地已成国家级示范样板,张掖、平凉相继成立残疾人就业服务基地,多次前来庆阳基地观摩学习。从受助者到助残带头人,李华宁最珍视残疾伙伴的蜕变:“我们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大家可以毫无顾碍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我特别期待更多的残疾兄弟姐妹能够敞开心扉、走出家门,实现自我的潜能和价值。”
今年5月,李华宁站上全国自强模范领奖台。“自强”一词在他看来内涵深远,“就像种子要有生长方向,无论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损伤,都必须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体,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今他正筹划新增两三个就业项目,目标实现120名残疾人安置就业。从背负家庭重担的少年到帮扶群体的带头人,李华宁先破心中冰障,再助他人破冰。当被问及身份转变的感悟,他表示:“过去只想自己过得好些,现在思考如何让整个群体活得更有尊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