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存在一个颇为独特且引人注目的现象:领导层普遍“身兼要职”,不仅肩负学校管理重任,还深入教学一线,亲自执教。
校长亲自担任四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副校长则执教毕业班六二班的语文,大队辅导员兼任一二班的数学老师,教导主任是一一班的数学老师,总务负责四六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而工会主席更是六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这些在我们普通老师眼中高高在上的领导们,实际上也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
这种安排初看之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导们身处教学一线,亲自参与教学实践,使得他们在讨论教学、育人以及班级事务时,能够言之有物,令人信服。他们的发言资格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亲身的经历和深入的了解。
这正是校长所强调的“在场”理念。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解和参与,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才能更有发言权。这一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例如,朗读课文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但总有部分孩子回家后不朗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零碎时间,布置好朗读任务。然而,仅仅布置任务并不足以保证孩子的配合,我们还需要“在场”,亲自督促和检查。
本学期,校长与我搭班,担任四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晨读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亲自为孩子做晨读示范。即便是在晨读前的十分钟英语朗读时间,他也会亲自帮我督促,甚至抽查孩子的朗读情况。因此,本学期四一班的朗读情况落实得非常好。这正是因为老师“在场”,亲自参与了朗读活动的督促和检查。
领导们下“基层”,身兼要职的实践者身份,不仅让他们更加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也为我们普通老师树立了榜样。他们的亲身参与和督促,使得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落实,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