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首位,去爱自己,而是想通过讨好别人,对别人好,让别人来爱自己,你最终会失望,会觉得不值得,因为你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回报。而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爱自己,别人如何待你,你都不会觉得亏待自己,也不会对对方心怀不满。
看到这种话,我醍醐灌顶,我正是那个不会爱自己的人啊?所以,过去一年,我试着学习爱自己,通过爱自己来降低对别人的期待,收获良好的关系。从我现有的认知来看,爱自己可以从场、身、心三个角度来做。
独占吊床
首先,改造空间。
空间(场域)是有能量的,一个好的空间,会让我们觉得“我值得,我配得上一切好物,我被美好的事物环绕。”
场有四类:工作空间、自然空间、生活空间以及过渡性空间(宾馆、餐厅等)。
这里面,我重点提升了生活空间品质。今年跟孩子分房住了,我按照自己意愿把卧室重新改造了一番,换了床,添置了书架、书桌等。我的心动好物有四样:音箱、香薰机、羊羔绒沙发以及落地台灯。音箱、香薰、台灯是最佳氛围组,它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给人全方位、立体式感官刺激。
一个好的音箱,它的声音有空间穿透力,音乐似乎在你头顶环绕,似乎又敲击在你心上;好的香薰机(伊兰+天竺葵/调和精油winter fruits),出雾细腻,对空气有渗透力,使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美好的感觉如约而至。
夜幕落下的时候,打开暖光台灯,昏黄的灯光衬托得家更加温馨。这时候,我或者和着音乐起舞,或者坐在我的羊羔椅上,看着窗外车来车往发呆,体会静谧带来的幸福感。
每天给自己一小时,真是人间值得。
本来,我一直犹豫家里要不要改变,因为我一直向往的是170平米的大平层,但是因为孩子上学,我们住在学区,房价太高,就一直将就着。
直到我听到一个播客。它提到某老板买了半山别墅,把自己的家交给保姆打理。保姆每天住别墅、遛狗。那么挣钱是为了什么?是谁在过丰盛生活?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我喜欢的一个博主,因为事业的原因从上海搬迁到广州,因为暂时没买房,他在广州租了一个江景大平层。那一刻给到我的震撼是: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丰盛?是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要丰盛,现在、此刻。有了答案,我的行动力来了,迅速推进了房间的改造。
其次,关爱身体。
在关爱身体方面,我仗着自己还算年轻,探索得还不够。
间歇性做八段锦,每天8000步以上,偶尔做做冥想。
今年520花3800送自己一张会员卡,可以按摩肩颈,做做生姜泥膜去湿。
正在寻找一种运动,一种类似舞蹈的运动,我知道枯燥的跑步、健身因为缺乏趣味性,没有美感我肯定很难坚持。所以想在瑜珈、拉丁、民族舞当中挑选一个坚持练习下去,希望2024能确定下来。
最后,呵护心灵。
这是我一直探索,并为之好奇的方面。一个人最大的功课在于了解自己,并且给自己想要的。
什么会给我带来快乐?
通过自我探索,我发现:浅表层面的快乐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溜走,感受到的是无聊以及空虚。再好一点的快乐是购物,买衣服,它可以让我看到美好的自己;最深层次的快乐,甚至能给我带来满足的是与人或事建立深度关系。
今年夏天,为了准备一个讲座,我用了20个晚上阅读材料、制作PPT、试讲,那种对一个主题越来越清晰的感觉让我满足;那种我站在数百人面前侃侃而谈,讲述自己观点与做法的体验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此外,我还获得了物质上的肯定,拿到了最贵的一节课时费2000+。
自我接纳。
今天吃完饭,有一件事要笑得我喷饭。
外公劝儿子吃鱼圆,儿子拒绝了。外公气了,骂儿子:你就像个二百五。
儿子接过话:我就是二百五。
外公、外婆还有我,我们三个人都愣住了,没想到孩子这样回答,当时我憋着,不敢笑出来。
外公被搞得不知道如何搭话,只能讪讪地说:好,你是二百五。也就不再方便逼儿子吃菜了。
当一个人允许自己在自恋的低位,允许自己弱,有时候是另一种强大。
就像同事说我:你傻啊,在处室那么苦,不就是为评职称吗?评上就可以出来了。
我回答她:哎!我就是傻,就是呆啊。所以我现在还在处室。同事没话可说了。
自从不迷恋自恋的高位,我允许自己在从强到弱这个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
回应自己。
我开始回应自己的需求。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喜欢投入,喜欢沉浸,但是这在工作中是很要命的,有时候会埋头苦干两小时,甚至在注意力都无法集中的时候,还逼迫自己继续下去。现在,当我感到累了,会接住这个感受,停下来,站起来走一走,放松一下。
突破自己。
我一直有强大恐惧症,害怕走到舞台中央,害怕成为焦点。但是,我是真的怕吗?有一次,上级单位下来检查我们单位的工作情况,我准备下班,领导说:处室的人还是留一下,一齐回答问题。那天下班很晚,但是在回家的寒风中,我居然体验到了一种兴奋感。那种被需要,与别人合作,成就一件事的兴奋。我捕捉到了这个情绪,原来我喜欢“站在舞台中央”,过去之所以怕是担心自己不够好。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
再后来,部门领导让我准备一个讲座,我欣然同意。工会领导让我主持年会活动,我爽快地回答:你认为我可以,我就上。我喜欢接受挑战,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去站在有人瞩目的地方。
更加自由。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安全感很足并且很自由的人,其实不是。当我与同事吃饭的时候,为了避免尴尬,我会努力寻找话题;当领导给我分配任务,尽管我不愿意,觉得很累,但也不会拒绝;在家里,我会给自己加活,我认为妈妈要牺牲自己的“意志”,以孩子的需求为先。
不自由是“如果发生什么,我必须做什么”。
自由是我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我有很多选择。
在我意识到这些时,我突然放松了,原来我有选择,我不必成为那个破冰的人,寻找话题不是我的责任。
遇到过重的任务,我也可以说明情况,向领导寻求帮助。
孩子的需求与自己的发生冲突,我可以想办法两方面都满足,而不是牺牲自己。比如,今年暑假,孩子要上补习班,同事邀请我去新疆,尽管我一直心向往之,但是忍痛拒绝了,因为我要承担母职。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愿意接送孩子,我完成了新疆之行,家里也正常运转。太多的限制性信念与不得不让我多了很多牺牲感,承担责任,少了快乐,其实我也可以满足自己。
鼓励自己。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自我,每个时刻能陪伴我们的是自己。著名心理咨询师海蓝在一段视频中曾经说过,请你观察一下,谁没事会夸奖别人?每个人最在意的是自己。哇,这是真相。我们在困难的时候,总希望有人陪伴,有人鼓励;成功的时候,希望有人肯定、有人赞美。如果总寄望于别人,有时候会失望的。那些鼓励自己,给自己打劲的话,我们可以自己说,“加油!你很棒!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哇哦,你真优秀!”我开始自己给自己力量。
摆脱评价
一直以来我是讨好型性格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不经意的话,也许会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几天。为了突破这个卡点,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摆脱别人的评价,获得内心自由,免除内耗。
有一次,单位有接待工作,那天很冷,但是我仍然穿了粉红色昵大衣,前后各贴了一个暖宝宝。送完访客之后,我们大Boss对我说:为了要好看,你也太拼了吧?我当时就尬住了。
回来后,我把这件事情又想了一遍,我意识到:在他的眼里,暖和最重要;在我的眼里,不同场合,应当不同着装。我认为,接待来宾,应当穿正装,而不是羽绒服。他看我,是从美与丑的角度看;我看自己,是从工作需要的角度看。
后来,我读到这句话:你对我的百般注解,不构成我的万分之一,却是一览无余的你。
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是这个人内心价值观、标准的投射,与他评价的对象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我又何必对别人的评价当真?
主体意识
工作是为了领导还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而工作”有的人听了觉得是笑话,是自己PUA.
今年九月,错失一次升职的机会,我感受到了某种“背叛”,我看到了领导画的大饼,体会到职场的残酷。回家跟家人谈及此事的时候,爸爸的建议是:你明天跟校长说不干了,也没什么可图的。
我是很想义气用事,直接撂挑子。但是,我没有,因为在这里我还有所图,还有我可以得到的东西,尽管我不想走行政之路,我还想走专业之路,我需要这里的资源。一个关系,我之所以留下,是因为我知道:不是别人想要什么,而是我想要什么。我的主体性在,我不会随波逐流,我不会义气用事,我不会任人摆布,一定是我有想要的东西,我才会去做。那么,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什么委屈的。
生活的乐趣在于,我们一次又一次与现实交手,从而更了解自己、坚定自己、放过自己、满足自己、成为自己。
2023很美好,给予我很多,感恩!期待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