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柳梢青·岳阳楼
词作者:戴复古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
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
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赏析
戴复古(公元1167年—?),字式之,因隐居南塘石屏山上,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著有《石屏诗集》《石屏长短句》。
《柳梢青》,又名《玉水明沙》《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该词牌有平韵和仄韵两体。戴复古此词为平韵体,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仄韵体又名《陇头月》,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两仄韵。
当时的南宋正值“山河破碎风飘絮”之际,统治者苟且偷安,无心北伐,词人虽远离官场,然而抗金复国大业却时刻萦绕于心。每当登高之际,身世的飘零、社会的动荡、国运的衰微无不使其心生感慨。这首词便是一首登临遣怀之作。
词的上片快意豪迈,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洞庭秋色图。“袖剑飞吟”从吕洞宾的传说写起,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曾在岳阳楼酣饮,醉后有诗“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词人浪迹江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首句借吕洞宾自指,为整首词奠定了飘逸的基调。“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一句,由人及景。“深深”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将八百里洞庭的苍茫浩渺、深沉寥廓尽收笔端。“万顷波光”继续放眼宽广的湖面,不禁让人想起张孝祥笔下的洞庭:“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接着,视角回到正在岳阳楼上眺望美景的词人身上。“岳阳楼上,一快披襟”,词人独立楼头,任凭风吹拂衣襟,好不快哉!
下片的情感转向低沉,在登山临水的快意之余发起了兴亡之叹。“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词人直言无须携酒登临,进而用设问表明原因——“无人共斟”。当时的上层人士,只知道流连光景,沉溺于声色酒杯间,将国家民族的命运置之身外,又如何能与词人开怀畅饮呢?一腔抱负既无法施展,又无人理解,无限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人间变幻无穷,只有那一点君山从古至今岿然屹立,不改其貌。君山就是世事沧桑的见证者,见证了南宋王朝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此情此景,包含了词人无尽的孤寂感伤。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冯亮
栏目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