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一批由党领导的爱国民族工业企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生产救国、支援前线,书写了一部轰轰烈烈的实业救国史诗,也留下了诸多承载着抗战记忆的珍贵文物。这些爱国企业,很多是如今国有企业的前身;这些爱国员工,很多是国企人的前辈;这些爱国壮举,早已融入红色血脉,成为国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新特别推出“国企先辈抗战印记”系列策划,带您走近抗战时期的遗址、文物、书信等,以物证史、以史溯魂,一起重温那些镌刻着赤诚与担当的红色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第一期《80年前,20名电力工人选择集体“辞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18年,
为筹建国网江苏电力
(镇江)历史博物馆,
江苏镇江供电公司在清查历史档案时,
意外发现了20封辞职信。
因为这些辞职信,
一段80多年前电力工人
英勇抗争的往事浮出水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至暗时刻
镇江“沦陷”
大照电灯公司被强制征收
1937年12月8日中午,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和十一师团攻入镇江东门。此时,作为国民政府江苏省省会的镇江,已在日军连续数月的狂轰滥炸中满目疮痍。进城后的日军,在镇江实施了屠杀等暴行。据驻镇美国教会记录统计,从1937年12月8日至28日,短短21天内,仅教会参与处理的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尸体就达近万具。一时间,镇江如同人间炼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当时,镇江全城唯一的发电厂——大照电灯公司(国网江苏电力镇江供电公司前身)成为了侵略者眼中的肥肉。日军进城的第一时间,便派兵进驻大照电灯公司。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照电灯公司
时任这家公司襄理的郭咏青(大照电灯公司创始人郭礼征之侄),不忍同胞惨遭迫害,腾出自己的寓所和厂内部分办公房屋、职工宿舍,收容了600多名无家可归的难民,并出资为所有难民添置冬衣、提供食物。此举招致日军不满,遂以难民中混有中国军人的罪名,将郭咏青逮捕入狱。后经当地士绅多方营救,郭咏青得以释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郭咏青
1938年年初,日军借题发挥,强行派驻“满铁上海事务所”的4名日本特务参与大照电灯公司的管理,同时强迫大照职工子弟学校全部改用日语授课,引发职工强烈不满。
日军强迫职工子弟学校改用日语授课
1940年,日军变本加厉,通过垄断供煤,联合汪伪政府强制征收了大照电灯公司,将其并入伪华中水电公司,任命日军少佐末弘盛一为社长,对大照电灯公司实施军事化高压统治。
隐蔽战线
一位关键人物出现了
在镇江沦陷初期,中共镇江地下工委曾派一名同志潜入大照电灯公司,试图开展工人运动并建立党组织。但当时的大照电灯公司作为经济要害部门,受到日本人的严密监控,潜伏的同志还没有打开工作局面就被捕了。
要想顺利打入大照电灯公司内部,必须物色一名可靠的同志。1939年年初,一个叫郭维庚的进步青年进入了党组织的视线。当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大照电灯公司襄理郭咏青的儿子,而他的老师正是当时中共镇江地下工委委员谢枫。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郭维庚
虽然郭维庚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但受父亲影响,他自幼便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战爆发后,身处敌占区的他目睹日军种种暴行,在老师谢枫的影响下,暗暗下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救国的决心,并很快成为了一名地下共青团员。
作为家中长子,郭维庚时常以看望父亲的名义进出大照电灯公司。他为人谦和,从小就与厂内工人打得火热。党组织利用他的这一优势,安排了一名党员,以郭维庚朋友的身份,在日本人眼皮底下进入水电公司开展工人运动,先后发展了发电科科长王培良、厂务科科员李步青、水道科科员李德恒等5名员工加入地下党组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华中水电公司民国雇员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日本在镇江建立了多家军工、纺织、面粉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需物资,以继续侵略行径。为了满足工厂的电力供应,日本人要求电厂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发电。此时,镇江地下工委和驻厂地下党员商议,组织发动华工集体辞职,让日军的厂房机器无电可用,破坏敌人的物资生产。当时厂内员工目睹日寇暴行,早已群情激愤,不愿助纣为虐,但迫于敌人高压统治,在无人带头的情况下不敢轻举妄动。
辞职抗争
分批进行、先次后主、积少成多
为避免引起敌人的警觉,同时保护辞职员工的安全,镇江地下工委分析态势后决定,采用分批进行、先次后主、积少成多的策略。辞职运动首先从负责日常事务的厂务科和负责供水的水道科开始,在李步青、李德恒等人策划发动下,从1941年冬到1942年秋,先后有10多名员工以各种理由提交了辞职信。因为这些员工的辞职并未对生产工作造成太大影响,加之郭咏青居中协调,没有引起日方的特别注意。这些员工的辞职,点燃了其他工人心中抗争的火种,越来越多的人辞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43年年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进入决战状态,日方在镇江的军工厂开始疯狂生产。镇江地下工委看准时机,果断命令王培良伺机破坏厂内发电机组,然后发动工人辞职。王培良和工友利用机组检修的机会,破坏了关键元件,造成厂内容量最大的3500千瓦瑞士进口发电机损坏停运,减少了电厂一半的出力。随后,多名工程师在王培良的发动下,以发电机损坏无法工作为由提出辞职,日方只能无奈批准。随后,用电科、水道科、水厂科先后有数十名员工提交了辞呈。完成任务的王培良,在1944年以“叔父逝世、返回原籍、不能回镇”的理由提出辞职,随后被党组织秘密转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王培良辞职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照电厂发电车间
抗战胜利后,郭维庚继续帮助和掩护地下党组织在南京、镇江两地开展工作。1948年,经谢枫介绍,郭维庚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领导水电公司地下党组织。渡江战役期间,他再次发动工人开展护厂运动,使电厂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镇江解放后,作为水电公司军管会成员的郭维庚,考虑到自己和大照电厂的渊源,主动提出调离,转任镇江市文化局副局长,于2005年逝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晚年郭维庚
从1941年至1944年,镇江地下党组织多次发动水电公司员工辞职抗争,给敌人的军工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目前仅存的20封辞职信,是当年轰轰烈烈的辞职运动的珍贵缩影,更是电力工人在党的带领下开展反侵略爱国运动的历史见证。
同一时期,在广东省广州市,
也有着这样一条
由电力工人组成的
“隐秘而伟大”的战线。
1937年8月31日,6架日机袭击广州,揭开了日军轰炸的序幕。此后的14个月,广东各地无时不处于日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8月31日至1938年6月8日,日军共出动飞机4986架次,投弹8292枚。日军对广州实施了800多次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繁华市中心的商店、民居楼、学校、医院、幼儿园无一幸免,死伤无数。
这一时期,一大批广州电力工人投身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去。1937年8月,广州电力管理处李梓高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州电力系统有记载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38年4月,李梓高介绍冯秉乾入党后,上级党组织指定李、冯与在广州邮政局工作的党员陈道联系,秘密成立中共广州电力管理处党支部,代号“LB”支部。广州电力管理处的地下党支部成立后,按照上级指示,深入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李梓高、冯秉乾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到五仙门发电所和西村发电所了解工人情况,物色培养工人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在职工中设立图书馆,组织成立读书会,这是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党支部团结电力管理处管理层中的爱国人士,并取得他们对读书会的支持,同意安排活动场地和开支少量文具纸张等费用,从而传阅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宣传、动员抗日救亡活动。广州五仙门电厂部分工人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抵抗日寇侵略。
1943年,刘宛枫加入了由中共北江特委广州沦陷区工委书记何君侠领导创建党的外围组织“游击之友”,并很快转为了党员。刘宛枫是广东电力系统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女党员,也是解放前唯一一位女党员。刘宛枫广泛联系职员、学生、工人、勤杂等,通过组织小范围读书会,帮助有志之士学习进步思想,提高思想觉悟,并逐步发展“游击之友”的队伍。同时,在上级的安排下,刘宛枫冒着生命危险张贴和投递党的秘密印刷品和传单。
抗战岁月里,
他们像暗夜里的星火
在日军严密监控的电网里,
用自己的方式
编织着反抗的网络。
而今,硝烟弥散,
电力人接过
这簇穿越八十载的星火,
让红色血脉在银线间奔涌。
他们以铁塔为笔,
以苍穹为卷,
将“守护”二字写满城乡阡陌。
从烽火中的“微光破夜”
到和平里的“灯火初心”,
一脉相承的,
是电力人骨子里的赤诚——
以光明为诺,
从过去到未来,从未改变。
更多国资央企精彩动态
尽在国资小新视频号
———— / END / ————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校对丨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 | 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