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评论
推开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这扇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开启了从个体到社会的“健康革命”,对于改变我国慢性病图谱意义深远。
健康体重管理体现了一种战略眼光,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其意义远超“减重”本身。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列出的肥胖症相关疾病包括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10多种,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健康体重管理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卫生健康行业的使命,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加速构建以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为代表的新型诊疗服务体系,是对当前紧迫形势的及时回应。其创新性在于突破了单一诊疗服务的局限,将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并将实践场景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其价值不仅在于为个体提供科学体重管理方案,更在于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形成积极示范效应。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科学管理体重获益时,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将逐步形成“主动健康”的文化。
当然,在这场主动向慢性病发起的全面“预防战”中,单靠一个门诊远远不够,唯有将专业服务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才能构建起抵御肥胖浪潮的坚固防线。当前,国家正通过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一系列政策落地。未来,需进一步整合医疗、教育、科技等资源,将健康体重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健康”目标。
在医疗卫生端,继续推动健康体重管理向精准化、整合型方向发展,织密健康体重管理诊疗协作网。当前,仍存在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足等问题。对此,在医疗机构内部须加速资源整合,强化科普宣传和多学科诊疗,整合“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管理,避免“只诊不防”。在社区、乡村须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用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健康体重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在社会支持性环境方面,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将健康体重管理理念渗透至个体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实现超重与肥胖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如鼓励用人单位配置体重秤、推进健康食堂建设,引导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提升户外运动质量、做好体重监测,建设全民健身场地,推广健康监测工具等。
在软硬件技术支持上,强化数字赋能。数字化时代,个人健康管理已不再孤立无援。用好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有助于实现更精准、个性化和可持续的健康干预目标。如通过整合饮食、运动、医疗等数据,分析个体健康行为,同时进行定向健康宣教,持续引导个体行为转变。
在个体层面,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体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体重管理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场主题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马拉松。有的人将体重管理简单等同于“减肥”,甚至采取极端节食、滥用减肥药等不健康方式,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健康责任,让科学管理体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主动学习科学知识,避免被不良商家“带节奏”。
当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同发力时,健康体重管理这场持久战就有了赢的基础,有了让人人都拥抱更健康、更有活力未来的底气。健康体重管理,全民一起行动起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姚常房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